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2019-09-10谢宝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实践应用

谢宝军

摘要:尽管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市政工程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始至终依旧没能解决的问题是雨季到来之时,不少城市因地势或其他的原因而有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又与城市硬化建设在雨水渗透方面的缺陷有关。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实践应用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压力越来越大。伴随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重视,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在城市建设中给排水设计还存在问题,造成后期设施维护难度加大,管道不畅通、污水外溢等情况,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市基础设施管道给排水能力,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堆积等情况。

1海绵城市理念简述

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多于的水分进行吸收,就好像海绵可以吸水一样,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该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现城市不用地域功能的合理划分,把带有良好性能的吸水材料作为海绵载体,集中应用在人流量密集的生活、休闲区域,发挥出良好的蓄水功能,实现对雨水的吸收和利用,防止出现大面积径流量。通过海绵载体对城市雨水的吸收,能够有效降低积水量和积水面积。与此同时,对于收集到的雨水,可以有效应用到干旱地区,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实现对雨水渗透、滞留、净化、使用等功能的调配利用,发挥了控制径流、预防洪涝、资源化利用雨水的效果。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2.1为市政给排水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当前城市给排水工程从设计之初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遇到汛期等雨水天气时,城市防汛压力非常大,给排水系统不能顺畅衔接,功能发挥不到位,这些都说明,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出现汛期水不能及时排出等情况,影响了公众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对城市市容市貌和政府形象也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通过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功能和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对老旧小区进行给排水系统改造,对新建小区进行科学规划等,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自然修复和渗透功能,降低汛期带来的风险,为公众出行和城市形象维护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2.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维护生态平衡,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到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能够对雨水资源进行回收和利用,从而改善雨水质量的同时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汛期雨水较多时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和矛盾,通过融合环保、生态、自然和谐等因素,对于促进市政给排水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提高城市用水和水消化能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提高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城市空间利用度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占地面积不足,为了有效缓解人口较多而城市居住面积拥挤,给城市给排水系统造成巨大压力的现状,可以通过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科学规划和设计城市建设规划,对现有的给排水管道和设施按照城市发展现状、规模、人口数量等进行重新设计,计算精确的参数,并进行给排水系统建设和规划,从而提高雨水渗透、收集和再利用水平,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等可持续利用能力。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3.1车行道与人行道设计

目前,市政道路的车行道以及人行道都属于非透水地面,从而使得发生积水现象的几率比较大,道路存在的湿滑现象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运输的危险性,对于地下水的补给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容易引发热岛效应。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车行道以及人行道的路面透水性都要较高的要求,以此来实现对积水的渗透。同时,应该确保地下水的正常回流,从而有效避免积水现象的产生,在开展海绵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在路面的上层部位铺设透水性较强的沥青混凝土,并且在路面的中下层铺设非透水性材料,对于基层也是同样的操作,同样也是铺设非透水性材料。从而促进雨水更好的侵入,实现对路基的保护。

3.2绿化带设计

3.2.1自然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系统由多部分共同组成,如植物、地表洼地、渗透空间、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和排水管道等都是其组成部分,其中,植物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的过滤与渗透;地表洼地也储存水资源起到了重大作用。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现有的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之上的,在地下水补充浸润过滤后保存水分,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排水系统成本更低。

3.2.2雨水花园

所谓“雨中花园”,是指在一个凹陷区种植灌木、花草等植物,其原理是利用过滤器、土壤和植物,提高雨水渗透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径流的效果,雨中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与景观相结合,在解决雨水问题的同时对环境也起到了美化作用,目前,相关部门着重于研究如何减少雨水污染元素。

3.2.3缓排滞蓄上的设计

对此要点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绿化带位置上的地形地址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继而科学合理的设置导流系统,保证雨水流入底下的时候出现层次性,除此之外,还必须在明沟两个断点的位置设置水沟渠,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在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水体能够在绿化带的范围短期内滞留储蓄。

3.2.4排放上的设计

在绿化带排放设计过程中,需要确定一个准确的位置设置溢流系统,如此一来,可以保证雨水系统和排水管道之间有效衔接,特别是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在雨水口收集的位置上就会溢满水,无法做到及时处理,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绿地分流一部分雨水,通过溢流系统把多余的水排放掉,防止洪涝灾害的出现。

3.3附属设施的设计

首先是路緣石,这是非常重要的排水设施,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分析。比如平缘石其高度与周边的地表往往一致,在这种条件下就能确保降水直接流入到雨水口或是绿化带当中,不至于形成积水而影响城市道路,另一种立缘石就会比周边地表高,而雨水多余流出以后会直接汇集到雨水口位置。但由于立缘石本身的性质与特点,不能确保雨水最终会进入到绿化带中,那么设计人员就要做好打孔等设计工作。其次是路肩边沟,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过去与现在应用的材料问题,比如过去很多都采用混凝土材料,但其缺乏美观不说,没有雨水净化的能力,还很容易造成堵塞,所以设计时就要采用到植草沟,也就是在地表沟的位置上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必要的植被,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净化以及排放作用。除此以外,设计人员还要注意将城市市政工程、绿地工程以及排水设计相结合,确保排水设计能发挥路面径流的分流作用,同时应用先进的技术确保其排水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4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海绵城市的建设思想融入到市政排水的建设中,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有利于实现促进城市内部环境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唐田.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2]钱鑫.现代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192.

[3]杨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科技,2016(13):96-97.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理念实践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
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网络实战法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