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研究性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2019-09-10唐晓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9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唐晓霞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结合笔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课的新教法尝试,对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章节课堂教学,更全面地反映高中化学的实用价值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假想问题;角色扮演

“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高中化学必修一是高中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敲门砖,是学生较全面接触化学、了解化学的第一步。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必修一涉及的主要是自然化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因此,本模块的一大特点是理论性强、重难点突出。同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一条重要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化学素养”。因此,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时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现实环境问题,较多内容都反映出化学的实用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节充分体现上述这种理念,贴近学生生活,又是热门话题。可是,这节课还存有一个知识点,那就是全球性酸雨后果的巨大严重性。这部分知识因为叙述的是宏观、大范围而又不容易觉察的变化,容易让学生感到与己无关。如何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体验到大气问题与自己是相关的、个人应承担的责任重大?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不同角色的人们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如何实施这些对策呢?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课,很多教师都是仅通过教师阐述,简单地把酸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直接灌输给学生,一节课只用了10来分钟就结束。究其原因,不少教师也认为这节课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对于开展新的教法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只能传统的“独角戏”教法。笔者认为,借鉴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思路,把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移植于体验式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当中自发体验到化学的实用价值。为此,笔者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为例作了一些尝试,并选取所教的班级中的两个,对新教法与传统教法作了效果对比,发现接受新教法的班级,学生在解决上述难点问题上更科学、严谨和切合实际。现以“对‘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为题,谈谈一些想法。

二、设计“重过程,开放性”的课堂

作为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重过程,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思想,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价值,以体现化学学的实用价值。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性学习与体验性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学会学习,提高化学素养,“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更有利于体现教育的本质。

(一)课前:针对性的布置任务

寻找一条途径,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科学的进行研究问题,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又能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前,笔者预先告知学生本节课的设计安排,并将全班同学按照座位编排分成11组,平均每组6个人,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与发言代表。然后印发给每个学生1份阅览资料,资料包括:《长程跨界空气污染公约》的签定和实施的曲折历程相关资料、空气污染的实例、书本的阅读及案例。最后,给学生布置一个思考的任务:“如果由你来担任全球空气污染宣传大使一职,你将如何把全球空气污染一些重要信息通过一次的演讲传递给听众?(请注意设计好演讲的思路)”另外有一组布置任务收集一个星期的雨水(那时是春雨时节),并测定PH,第一份雨水连续一周测定,数据留作课堂活动用。

通过課前的角色扮演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自己计划并履行“研究思路”或者讨论任务的步骤。还能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组员之间在进行讨论决定时,锻炼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力。

(二)课堂进行时:信息寻找与假想问题运用的有机结合

1.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与提升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而分析问题能力的强弱,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化学思维,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对问题做出解答。如果仅仅依赖识记或背诵,一般是不可能直接得出结论的,必须有效地提取和加工题目当中的信息,提高解题的指向性,才可以准确地答题。因此,信息的有效提取、筛选和加工是解题的前提和核心。可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信息处理方法进行有效地指导和激励,导致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普遍比处理信息的能力强,同时也会消退学生进行信息收集的兴趣,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鉴于此,笔者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教法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以提高信息提取和处理的敏感性和灵活性。

本节课教材主要介绍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和危害,需要学生能有较强的文字信息提取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开始,笔者以活动1的内容拉开整个课堂的序幕:

[活动1]: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尽可能多地列举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在卡片上一一写下来,并按原因的主次以金字塔的形式排列,冰蚕冠其他组的排列,交流。

通过目的指向性强的活动1,给学生需要提取课本内容中重要信息的信号,且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搜集、比较与概括等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自主作答时达到训练对段落及图表的信息提取能力。

2.化学假想性问题的有效运用

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所努力追求目的之一,就是摒弃过分追求知识点记忆和应试的要求,转而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化学技能。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假想思维设计假想问题,就是一个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和独特的教学资源。在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思维活跃的群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比较自由、富有想象的特点,引导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假想性的推理而产生假想问题,或者由教师提出假想问题,通过这些手段吸引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想象以及思维能力。

在活动1结束,笔者接着进行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活动2,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由小组的发言代表作出解释。

[活动2]:雨水PH的测定

展示第一小组一周雨水PH测定数据以及第一天雨水连测七天的数据,提出问题:雨水PH如何变化?为什么产生这种变化?进而引申到酸雨的成分是亚硫酸还是硫酸还是二者共存?

通过活动2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认真讨论、思考,学生之间交流想法,能够从化学知识的角度自圆其说,选择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学会发散思维去思考这些问题。

3.“角色扮演”体验“当事人”立场

体验式课堂教学的一个常见教学手段就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即撷取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

本节课教材的最后一个框题是“防治酸雨的措施”。可以通过本框题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价值,如,化学学对决策的贡献,化学学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因此,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分别扮演教材上的“政府”“科学家”“工矿企业”“环保人士”“普通公民”角色,配合假想问题的提出,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选取小组发言代表发表小组的讨论结论。

[活动3]:如果由扮演下面的一种角色,对于全球性酸雨加剧,会做如何的响应?

三、鼓励式总结,配合教法进行对比练习

在课堂总结时,重点在于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一是要求同学们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运用化学知识就问题思考和探究,加强自己的化学素养。

配合以上教法,在平时的练习题目中我加插了一道题,并选择了两个班级进行了對比。一个是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授的班级,一个是采取新教法的班级。对比结果差异甚大。前者由于缺乏化学思维实用价值的锻炼,对于大量的化学事实之间的联系无法宏观的掌握,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答对,甚至出现空白。后者大部分学生能够完全答对,相当部分学生还可以做出比较流畅的解释。

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是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一个迫切的研究方向,本文只对笔者进行新教法后的收获与反思发表一些浅见。

参考文献:

[1]刘新知.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樊孝淼.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北:咸宁学院学报,2005 (6):154-156.

[3]仝瑞灿,张学印.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山东教育,2003(5):45.

[4]白桂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做法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3):13-14.

[5]李飞珍.创设良好氛围,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9(3):86-87.

[6]李勤伟.合理使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小学电教,2005(8):39-40.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角色扮演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