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历史的嬗变,解码“紫禁城”的秘密

2019-09-10刘英团

产权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建筑群紫禁城宫殿

刘英团

紫禁城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高敞壮丽过之”(《明太宗实录》)。200年后,满蒙铁骑踏入北京。与项羽火烧阿房宫、董卓火烧洛阳、朱棣火烧南京紫金城、李自成火烧(北京)紫禁城相比,清王朝把明皇宫作为新朝统治所在,不但使紫禁城建筑群的生命得以延续,而且清历代帝王还重修、重建、扩建了紫禁城,太和殿、建福宫、宁寿宫、文渊阁、畅音阁等重要建筑。除常规性修缮,还有灾后重建、扩建。从文献资料上看,现存故宫建筑大多是清代尤其是康乾间重修、重建和扩建的,乾隆花园就是那个时期的杰作。“故宫作为五朝宫阙,就是最近八百年来改朝换代,治乱兴废见证者。”正如著名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所言,从紫禁城到故宫,从皇朝宫殿到大众博物馆,故宫身份的变迁不仅是斗转星移历史光影的折射,更是恒久的、撼动人心的知识、艺术和文化沉淀的反映。

故宫是凝固的历史,《从紫禁城到故宫》是这部凝固历史的说明书。在“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从紫禁城到故宫》一书中,著名文物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单士元(1907-1998)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把枯燥的砖木瓦石及紫禁城建筑群赋予灵气,赋予诗意的艺术之美和深厚人文历史内涵。作为古建筑艺术的宫殿,作为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之一,紫禁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意义。从紫禁城到故宫,改变的不仅是称呼。一方面,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及庞大的建筑群,见证着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而从紫禁城到故宫,是民主革命的又一次胜利,是对没落的复辟势力最沉重、最致命的打击;另一方面,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是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物。故宫宏伟的古建筑及其浩如烟海的文物藏品融在一起,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

故宫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正如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所言,“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而且“故宫的地位与价值是相关联的”。这大概就是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所说的“非器则道无所寓”吧。在《从紫禁城到故宫》中,单士元先生从明成祖朱棣鼎建紫禁城起笔,把紫禁城的营建过程、宫殿的建筑艺术布局以及紫禁城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贯穿一线,立体地展示了关于故宫的知识谱系以及紫禁城里的“秘密”。用古典文化泰斗叶嘉莹先生的话说,人类通过造物和造物活动创造了一个属于人的物质化的文化体系和人文精神世界。就像金字塔之于古埃及、雅典卫城神庙之于希腊一样,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不能再简单地用“封建落后”來概括故宫所代表的历史的文化。一座紫禁城,囊括了古代中国各个地域的文明精华,包容了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艺术精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文物及紫禁城建筑群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又是华夏文明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所以,单士元的《从紫禁城到故宫》是一部兼具深沉史感和世界视野的“大家小书”,亦是见证中华民族从皇朝统治到民主法治社会的一部通史。

建筑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明与文化载体,具有媒介的属性,传达着特定时代的媒介文化观念。正如单士元先生所言,“古建筑,古也;古也,历史也。”从紫禁城到故宫,从皇朝宫殿到大众博物馆,故宫身份的变迁不仅是斗转星移的历史光影的折射,更是恒久的、撼动人心的知识、艺术和文化沉淀的反映。即“故宫建筑群不单是一座皇家宫殿,一家文物藏量丰富的博物馆,它同时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载体,在时代变迁中追随着所有权的转换而呈现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透露出不同的媒介文化信息。”在《从紫禁城到故宫》中,单士元先生以翔实的史料展示了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包括故宫宫殿的建筑艺术、故宫营建的历史文化以及故宫史迹抓杂等。作为皇权的象征,紫禁城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使命。它庄严、肃穆,也充满神秘感。从紫禁城到故宫,它见证了少数民族统治者与汉族融合的发展历程。从皇朝宫殿到历史博物馆,有使用功能上的改变,更有历史价值的延续与再生。这个过程,既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民主思想艰难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映,更是人类文明、社会变革的一种曲折表现。

猜你喜欢

建筑群紫禁城宫殿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600年
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
探秘布列斯特要塞建筑群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浅谈阿尔寨石窟壁画艺术
阿掘的宫殿
“这是最漂亮的营地,这也是我惟一一次住在宫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