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天皇年号背后的“宫斗大戏”

2019-09-10

读报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日本天皇大化孝德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现任天皇即将退位。4月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将于5月1日由现任皇太子德仁即位后使用。

日本第一个年号为“大化”

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寅生研究日本天皇年号多年,去年他还出版了一部专著《日本天皇年号与中国古典文献关系之研究》。在日本,他也有许多友人,书信来往间,日本老一辈友人的信笺中还大多使用年号纪年。

李寅生告诉记者,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是中国。公元前122年,即汉武帝即位第十九年,他到“雍”这个地方打猎时,捕获了一只毛色纯白、头上长角的怪兽。大臣认为这是麒麟,是祥瑞之兆。后来武帝便定下了年号“元狩”。

自汉武帝始,至溥仪退位,虽屡经鼎革,“年号纪年”的做法却从没有中断过。年号纪年不光中国使用,它也传到了周边近邻——汉文化圈内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

那么,日本是从何时开始使用年号的呢?“从大约相对于中国的唐代开始的。”李寅生说。贞观十九年(645年),日本发生了宫廷政变,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在政变成功后拥立孝德天皇(日本第36代天皇)登上宝座,仿照中国纪年方式制定了年号,名为“大化”。

当时,日本还是奴隶制社会,而孝德是日本最早的革新派。第35代天皇——皇极天皇时,实际掌权的苏我虾夷痛恨革新派提高天皇权威、削弱权臣的做法,他以手中权势,强行中断前两任天皇时期的改革。苏我虾夷目中无人,甚至未经天皇准许,擅自将最高官衔授予其子苏我入鹿。苏我入鹿比其父更加强硬、残暴。而思想开明、主张效仿中国唐朝进行改革的中大兄皇子(皇极天皇之子)与中臣镰足暗中联合,于645年诛杀了苏我入鹿,苏我虾夷在四面楚歌中也自焚身亡。政变3天以后,皇极天皇退位,她欲传位给中大兄皇子。但中臣镰足认为他尚年轻,并且当时日本盛行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度,故将皇极天皇同胞兄弟拥立为新一任天皇,是为孝德天皇,时为645年7月12日。孝德天皇即位5天后,改年号为“大化”,并在大化元年到大化二年,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这些改革被后世学者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

据《日本书纪》,孝德天皇博览中国典籍。“大化”这个年号,就出自中国典籍。《尚书》《易经》《新唐书》都有这个词,有化育万物之意。其中包含着孝德天皇的期望:希望能用自己革新的思想启蒙和化育百姓。

抄袭“贞观”年号

孝德天皇起了日本的第一个年号。那么,以后的年号都是怎么起的呢?

李寅生告诉记者,迄今为止,日本共有247个年号。这些年号大多出自中国典籍,尤其是汉代以前的典籍。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汉代以前的中国典籍儒家思想纯正,博大精深。有学者统计过,这些年号大约出自于106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出自典籍最多的是《尚书》,达37次;其次是《周易》,达27次;再次是《诗经》,达15次。此外如《礼记》《孝经》《周礼》等典籍也都是日本天皇年号的来源。

此外,还有一些年号是由着天皇心意另起的。如第43代天皇元明天皇只有一个年号“和铜”,这个年号不出自任何典籍,而是当时有一个地方进献了和铜,因此改元;第53代天皇淳和天皇年号“天长”,体现了他希望国家和个人能够长寿的愿望。唐玄宗在742年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天长节,传到日本后,淳和天皇便将它用在自己的年号中,有模仿唐朝文化之意。

再如孝德天皇,在位10年,共用过两个年号。在大化六年二月九日,地方捕获到一只白色野鸡,进献给了朝廷。孝德天皇认为这是吉兆,过了5天,孝德天皇便为此举行了盛大仪式,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只吉祥物。之后就改元为“白雉”,大赦天下,同时免除了当地三年赋税。“白雉”,在中日两国典籍中就找不着什么有意义的出处(白雉作为词组是能在古籍中找到的)。

孝德天皇改元,也是学自中国。那时的日本,频繁遣使造访中国。而“日本”和“天皇”这两个词汇,也是在那个时代出现的(607年,圣德太子派遣使臣小野妹子携带推古天皇的国书使隋。在由他所写的致隋国书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语。这引起隋炀帝的不满,认为“蛮夷书有无礼”。在此之前,日本国王都自称“大王”,后来受到中国皇帝册封后也只是称“倭国王”。“倭”这个名字,还是武则天时代得以更改的,《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武则天同意了)。

在中国唐朝之后,尤其是明清两代,皇帝一般是一皇一号,很少有改元的。但在唐朝及唐以前,皇帝会常常更改年号。年号最多的是武则天,她以皇帝和太后之名当政21年,共用了18个年号,这个纪录可谓空前绝后。

为什么要改元呢?李寅生解释,遇到地震、瘟疫等天灾,以求躲灾避难,以现在的观念看,这是一种迷信心理,类似于网民的“求转运”,或者遇到吉祥的事以示庆祝,还有就是受到中国古代阴阳五行之说的影响,在甲子、辛酉岁次改元,以求政治革新。如武则天以武周取代李唐,改元“万岁通天”;南唐中主李瑕主政时战事不断,为求好运,改元“交泰”,都是这类情况。日本也将此学了去,所取年号也大多代表了天皇的政治愿景,有着很好的寓意。

此外,日本还有少量年号是直接“抄袭”中国的,如贞观等。这里面也饱含了天皇的志向。“贞观”这个年号是日本第56代清和天皇所用的。我们都知道,日本曾有过700年的幕府时代(1185年一1867年),即皇权弱化、幕府当家。而在此之前,还有过多年的外戚干政时期。

李寅生说,中国有朝代更替,这皇帝你做得我也可以做得。而日本则不同。因为神道教的缘故,天皇是天照大神后人,凡人不可与之争。所以,日本天皇万世一系。臣子們会想争权夺利,但绝不敢推翻天皇,自己取而代之。夺取权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将女儿嫁入皇宫,这样,自己便成为了继任皇帝的外公,权力自然就捞到手了。藤原家族就是这样。清和天皇能够得到天皇之位,也是因其外公藤原良房的作用。第55代文德天皇本有三个年长的皇子,但藤原权势强大,大到他可以强迫文德天皇立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外孙为太子。858年12月15日,他8岁的外孙清和即位,他借口天皇年幼,自任摄政,继续揽权。这开创了日本历史上外戚干政的先例。第二年,藤原还自作主张,将他18岁的侄女嫁给清和。清和天皇非常仰慕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希望自己能像唐太宗一样有所作为,因此他给自己的年号取名“贞观”。但遗憾的是,因为藤原家族的压迫,清和天皇无所建树。876年,郁郁不得志的天皇就被迫退位,遁入空门,一心研究佛理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了。因为苦修,不到30岁,清和天皇就去世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第108代天皇的身上。水尾天皇第一个年号“元和”就“抄袭”了唐宪宗的年号,意思是结束长时间的战国时代的战争,希望国家能够和平。

李寅生说,外戚干政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幕府时代,皇权又被削弱集中到幕府手中。日本天皇一直想将权力收回。直到1868年,幕府式微,权力才得以回收。到了明治维新,日本人开眼看世界,引进了西历,但仍保留了年号纪年方式。明治维新以后,便严格按照一皇一号的规则来使用。到目前为止,日本天皇年号使用时间超过20年以上的只有13个,而使用时间最长的是“昭和”(64年)。

(摘自《扬子晚报》臧磊)

猜你喜欢

日本天皇大化孝德
美丽的大化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润物细无声”
弘扬孝德文化,倡导校园新风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论日本社会之“忠”文化
退位开始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日本天皇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