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2019-09-10杨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管理教育

杨林

摘 要: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全身心为学生服务,打造一个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阶段,我国设立了不同的教育机构与相适应的教育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国教育方针也对其做出了具体阐述。尤其是针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关法案与教育模式,以便使各式各样的学生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一、制定措施,保障儿童福利

学校作为儿童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引领者与启发者,应当把孩子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每个学校都应设立医保制度,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努力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困境中的孩子都有所依,有所医,有所教,有所养。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成立“留守儿童”课题的讲座与辩论会,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与健康教育,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相对应的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享受到更公平、更人道的待遇。学校的教师应主动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从多个角度给予一定的关爱与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爱,使其健康成长。教师应当从内心思想中去除“优等生、差生”的固定定势,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学生产生自暴自弃、恶性循环的后果。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个性、学习能力的学生循循善诱、公平对待,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对其耐心教导,用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而不应质问学生,使学生被动学习,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质,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获得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二、与家长互动,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医疗条件与教育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大部分学校只能通过教师板书、学生记录的传统方式教学,使儿童的成长环境、头脑思维相对受限。部分学校的医疗卫生条件也達不到正常水平,儿童的健康状况相对来说较差。但是,尽管受到各方各面的限制,学校仍然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健康体检状况与家长交流,让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全部被其监督人了解。这样,监护人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成长,确实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学校应通过教师引导这一重要手段,从根本上改善孩子们学习的固定思维,让其受到更深刻的教育与最新的教育模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拥有每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不断寻找机会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愉悦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获得成功的渴望,真正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成功教育。

三、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公平教育

作为学校本身,应最大可能提供儿童学习的资源,学习环境尽可能改善,学习教材尽可能充分。此外,学校应与外界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社会保障体系,让一些福利组织进学校参观交流,给孩子们带来广阔的视野认识。比如有些大城市的学生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积极与其互动,让孩子们通过与大哥哥大姐姐的交流,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了解学校外面的世界,增强学习的渴望。其次,学校应最大程度地组织学校安全教育。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坑蒙拐骗现象,对孩子们普及这些知识,并教育他们当不法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应如何应对,确保人身安全。再次,学校应建立恰当的平台,让留守儿童适时与其家长进行联系,通过打电话、开视频的方式联络他们的感情,让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不那么生疏,也让其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以便将更多的精力投身到学习中,使学生渴望去了解知识,而不单单只是接受教师灌输的结论、经验等限制性思想,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其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做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努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及个人优势,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建议及意见,师生一体,从而在实践中达到学到知识的目的。

结束语:

留守儿童作为当今社会上相对独立存在的一个整体,其成长与教育值得社会每个机构关注。切实落实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使其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与教育,是每位公民应该认识到的事情。如何更好地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全方面地促进其安全成长与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上的突出问题。为解决学生成长环境与医疗卫生等各方面措施不齐全、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教师不能发挥引领作用这一系列问题,学校应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转变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慧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204-205.

[2]林万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探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

[3]李爱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55.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