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全球史观整合教材构建宏观知识体系
2019-09-10罗静
罗静
摘 要:全球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理念,这种史观已被我国学术界所认可。全球史观已经融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在高考试题中更是频频显现。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全球史观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历史必修教材为例尝试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全球史观整合教材构建宏观知识体系。
关键词:全球史观;高中历史教学
一、运用全球史观进行整体整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采用模块专题、中西混编的体例,契合了高中阶段加强对专题深入学习的要求,但也破坏了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对把握历史学科体系造成了困难。运用全球史观对教材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人类文明、整个世界发展的角度宏观把握历史线索、掌握阶段特征,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运用全球史观将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内容作如下整合:
从上表看,以全球史观整合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模块和专题,打通三本必修教材之间的知识联系,构建起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从宏观大视野认识、理解历史发展的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客观审视中国在世界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的变化,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
首先,上表纵向栏列出世界有分散到整体演进的纵向主线,三大阶段呈现了生产力水平日益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不断密切的三个时代,且三本教材的每一列都能从人类文明的某一领域勾勒出世界演变的脉络,可谓“古今贯通”。其次,上表横向栏以某一时段为界,将三本必修作为人类文明的三个横切面(政治、经济、精神)进行中外对比。由于地域、民族的等因素,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文明类型,尤为突出的是第一阶段中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古希腊则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民主政治,而产生这巨大差异的成因又可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横向的角度来综合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并进一步理解同时代的不同文明的形成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它们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第二、三阶段中,世界历史的发展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让学生了解从近代开始中国在各方面逐步落后于西方世界潮流。西方文明向中国乃至全球扩张: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并不断完善;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上人文思想得到发展和弘扬、科技革命成就斐然。而中国则是从近代被动、艰难地回应西方文明的扩张与挑战到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主动地融合世界潮流。可见,横向栏的具体内容凸现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将中外历史有机地联合。
二、运用全球史观进行专题整合
第一、全球史观的观点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将人类历史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全球史观提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主线,代表历史前进的主流。主要涉及西方資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向全球扩张的历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可以进行有效整合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的专题。
第二、全球史观的观点之二:“注重世界各个民族或国家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全球史观"构建了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全球历史发展的框架结构,它不仅关注世界整体发展中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而且也十分重视社会结构各层面的有机联系和彼此依存。从横向结构看,全球性世界史的发展,使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发展随之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联系,它是探索超越政治和文化界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从纵向层面看,总体把握当代世界的各种基本结构及其变化,并注重世界各大文明及其联系和相互影响。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可以进行有效整合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专题。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和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经济机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可以有效整合为“在世界市场的框架中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专题。
参考文献
[1]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4]白雪:《全球史观的提出和发展》,《新课程》(教师版),2006年第8期
[5]车华玲:《“全球史观”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学》,2006年第6期。
[6]黄冬冬:《浅谈高中教学中的全球史观》,《文学教育》,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