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2019-09-10张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新课改

张红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目标,而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实验无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同时,通过有效的物理实验,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简单来说,它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在尽可能排除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变革或者模拟研究对象,使一些事物或者过程再现,从而更加准确地认识自然现象以及自然规律的活动。之所以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以及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从其研究内容不难发现,实验是检验物理基础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借助实验,才能保证物理知识的严谨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的质量。

1.合理选择实验内容

毋庸置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的选择对于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教师选择实验内容时在观念上是有一些偏差的。如:有些教师认为教材中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实验就必须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而没有考虑到动手实验的可行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更加合理的实验内容。

在本班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我在选择实验内容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通过全面的分析,最终将实验内容的主要形式确定为以下几种:第一,生活化实验:不难理解,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具有秘密联系的学科,所以对于一些理解难度比较低或者研究周期比较长的物理知识,我会组织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实验,如:物态变化、光的折射等;第二,演示性实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物理实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在进行一些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动手操作难度比较大的实验时,我通常会借助多媒体、微课等实验现代化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演示;第三:实验室实验:对于一些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并且易于进行动手操作的实验内容,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验,如: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最终,通过对不同形式实验内容的合理选择,为学生的知识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渗透实验基础知识

不难理解,要顺利进行物理实验,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实验知识,只有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加科学地提出设想、设计实验方案。而在物理实验当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进行实验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思路,在物理实验当中,只有明确实验的基本原理,才能充分把握实验中的关键与操作中的要点,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第二,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开展物理实验的具体流程,只有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才能规范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

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我首先给学生明确了这次实验的基本原理:二力平衡。由于在之后的章节中还会系统学习这部分知识,所以我只是简单给学生讲解了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相互作用力等方面的知识。接着,我给学生讲解了本次实验主要利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主要就是指在多变量的实验中,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而其他变量控制不变,从而达到该研究该变量对事物影响的方式。最终,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进行本次实验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自主实验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进行,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实验。当然,物理实验通常难以依靠学生个体的力量进行,所以学生的自主实验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提升实验的效率。

同样以《摩擦力》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我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首先,我给学生讲解了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然后,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并给各小组提供了长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长木板、带挂钩的长方体木块等实验器材。接着,我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了实验流程。而学生经过讨论,设计了以下基本的实验步骤:第一,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木板上的木塊,记录测力计示数;第二,在木块上放一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木板上的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第三,取下钩码,将木块翻转,用木块另一面与木板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木板上的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第四,将木块恢复原来位置,并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毛巾上的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最终,通过自主实验,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摩擦力大小只和接触面所受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面积无关。

4.完善实验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起到调整与激励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以此来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

完成《摩擦力》这一节的实验之后,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了教学评价。首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要求学生进行了自主评价,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再加上我的观察,我总结了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之后,我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采用了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对于小组以及个体在实验中的闪光点,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终,通过这种评价模式,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总结来说,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更加恰当的教学策略,并优化和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董凯锋.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创新开展[J].学周刊,2019,(19):92.

[2]许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83.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新课改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