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9-10王耀华
王耀华
摘 要: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科学这门学科作为小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小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意识,在生活学习中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新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已经不再是仅依靠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就可以轻松打拼的时代了,现在社会上真正缺少的是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性人才即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表现为好奇、开放的个性,丰富的想象力和富于冒险精神等。小学是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而科学教学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科学教师应当能认识到科学学科的特殊作用,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如何通过合适的科学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了,良好的科学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能达到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作用。真理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現和验证,要让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学到相关的学科知识,学习是使用的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其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弱,所以需要教师给与引导。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以“玩”的形式来进行科学教学,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进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造桥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玩”的形式进行。教师可以先采用播放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看一些现实中著名大桥的图片,同时教师可以出一个疑问,“这些桥都有什么特点,都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对大桥进行观察。然后可以发动学生们,分成学习小组,按照书中的要求和方法,每一个小组做一座自己的大桥。让学生发动想象力去自己设计桥梁的外形构成,,在完成后,教师可以使用“小汽车”对桥梁的承重能力进行检测,最后根据美观性、称重性、创新性、结构性等多个方面综合打分,评出哪个小组的桥得分最高。像这样,让学生们通过以“玩”的形式参与进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相互比拼,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用科学发明启迪学生,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完善,所以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经常一点小小的影响都会使小学生产生巨大的反应,这也是小学生很容易出现“开小差”情况的原因。但科学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在课堂上使用科学发明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眼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著名的发明,并介绍其原理,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制作一些小模型,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轮船在水中行驶的模拟动画,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轮船通过螺旋桨向前推进的原理,然后教书再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结合轮船在水中行驶的原理利用小电动机、电池、硬纸板、胶带、胶水、矿泉水瓶制作电动小轮船。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大致跟学生讲下轮船的各个部位的组成,再给出几种合适的材料,让学生结成活动小组,从教师所给的材料中挑选出合适的材料制作轮船的部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种参照方案,并要求学生们尽量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设计独特的方案,鼓励学生求异,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小轮船。像这样让学生在实践小活动中利用一定的原理制作出一些电动小模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点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因为不同所以才能璀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不能为教学抹杀学生的个性,抹杀学生的个性就相当于限制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将因材施教贯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能够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法,对那些思维敏捷、反应较快、但注意力比较分散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进行专项观察训练,培养他们的专注能力和观察能力;而对于那些反应较慢、能力偏弱、但细心的学生,教师应该先鼓励他们,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细心地优点,在通过设置相应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基础较好、思维反应速度比较快、应变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他们找一些探究性更强的问题,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针对能力相对较为薄弱的同学,则从基础问题入手慢慢引导其奋起直追。
例如,在进行《太阳系大家族》的这一课的教学时,针对那些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已经对太阳系行星、恒星的基本构成有所了解,教师可以让这些同学画一下太阳系的各行星距离太阳远近的示意图,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鼓励他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太阳系的天体进行分类。针对于能力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需要给他们慢慢讲八大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从基础入手,慢慢教授相应的内容。再通过基础知识延伸到后续的知识内容。像这样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给与每个学生最合适的教学环境,促使他们从学习中提升自己。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科学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爱玩的特点,结合活动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灵活应用科学发明来启迪学生,结合学生容易被身边事物影响的特性,让学生观看一些发明的原理和应用,再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模型实践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意识到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个体之间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同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J].华夏教师,2017(02):53.
[2]李春艳.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