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2019-09-10赵磊房栋
赵磊 房栋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诊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应用常规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0),将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泮托拉唑方案者设为研究组(n=50),就2组患者止血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止血治疗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84.0%)(x=4.396,P=0.036);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0,P=1.000)。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泮托拉唑方案,可进一步优化止血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兼顾了用药有效性、安全性。
[关键词]常规治疗;泮托拉唑;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093-02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即非静脉曲张而导致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部位出血。起病急,好发于老年人,属于临床常见消化内科急诊病症,要求及时实施高效治疗,以免并发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主要应用常规疗法,如补液、抗感染、纠正血容等,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但在止血效果方面仍有上升空间。因此,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开始探索新兴、高效治疗方案。目前,药物疗法凭借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容易推广等优势,成为探索新兴治疗方案的主要思路,其中以泮托拉唑的应用频率较高,止血效果良好。因此,笔者认为可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泮托拉唑,但具体效果如何,有何优势,有待验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纳入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00例,纳入时间: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呕血、黑便等临床症状,经胃镜检查等明确診断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且短期内出血量超过1000ml;②人组前未接受治疗;③临床资料和治疗相关数据完整;④神志、交流能力正常,全程配合治疗;(2)排除标准:①对泮托拉唑等试验用药过敏;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③因其他原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④中途转院。
将上述病例样本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男25例,女25例;年龄为61~77岁,平均年龄为(67.69±2.61)岁;出血部位:胃溃疡出血38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3例,复合溃疡出血29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泮托拉唑:男26例,女24例;年龄为62-77岁,平均年龄为(67.87±2.26)岁;出血部位:胃溃疡出血37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4例,复合溃疡出血29例;两组患者出血部位、年龄以及性别分布等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照上消化道出血的对症处理常规,入院后进行补液、抗感染、纠正血容、营养支持等,因病人年龄、病情、出血量等存在差异,所用药品、剂量等亦有差别,此处不宜赘述。研究组:在上述治疗上,取40mg泮托拉唑(通用名: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规格:40mg;企业: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173)溶入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时间是60min,每日给药2次。
1.3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用药24h呕血、便血等症状变化,结合胃管抽吸、血压、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评估其止血效果:①患者用药24hg区血、便血等症状消失,胃管抽吸提示无血迹,血压、血红蛋白指标比较稳定,视为显效;②患者用药24h呕血、便血等症状明显改善,胃管抽吸血量明显减少,血压、血红蛋白指标比较稳定,视为有效;③用药72h后胃管抽吸血量较多,呕血、便血等症状无明显变化,血压、血红蛋白指标不稳定,视为无效。止血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50’100%。(2)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心悸、恶心、头晕等。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止血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表示、实行x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均(x±s)表示、实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研究组患者止血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根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在国内已高达100万,并有一定死亡率,多因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溃疡所致,也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本病起病急骤、进展快,有并发失血性休克、死亡的风险,对患者生理健康、生命均构成威胁。关于本病,临床医师将药物疗法作为第一方案,患者入院后往往予以常规治疗,应用凝血酶、H2受体阻滞剂、止血药以及胃酸抑制药物等,但上述传统药物疗效短暂,且不稳定,容易产生耐药性,且副作用明显,导致上述药品应用受限。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为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经典药物,可通过抑制人体胃肠黏膜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维持血凝块稳定,作用时间可达6h,其中以泮托拉唑为代表性药品。泮托拉唑是第三代、不可逆性质子泵抑制剂,能够阻断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有效抑制人体胃酸分泌机制,保持胃内的pH值处于较高水平,从而降低黏膜内纤维蛋白的溶解性,促使血凝块稳定,最终实现止血目标,这一机制为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同时,在弱酸环境中,泮托拉唑的稳定性在同类药物中位居首位,且在强酸环境中可快速被激活,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药物相比,泮托拉唑同质子泵之间的结合有更高选择性。因此,笔者在本病患者常规治疗中,选用泮托拉唑作为辅助用药,结果2.1提示:研究组患者止血治疗有效率高达98.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直观体现了泮托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积极作用。同时,笔者还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2.2提示: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泮托拉唑在本病治疗中的安全性有保障。
综上所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适宜采取常规治疗联合泮托拉唑方案,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