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皮质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9-09-10李林琼
李林琼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皮質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其症状分型纳入未成熟组与成熟组。为入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未成熟组患者相比,成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是两组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成熟组发生7例并发症,未成熟组发生P例并发症,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为治疗皮质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是患者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问题,需要实施预防性治疗。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皮质性白内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072-02
任何晶状体浑浊均可以称之为白内障,其发生原因在于代谢异常、外伤或者是老化等等。白内障发生后,患者视力水平显著降低,且具有进展性特征。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以及术后患者视力功能恢复速度较快等应用优势。但是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由于其白内障具有特殊性病理特点,故而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文章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视为调查对象,根据分组治疗的结果展开讨论,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应用价值,且将内容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其症状分型纳入未成熟组(32)与成熟组(n=31)。未成熟组患者为未成熟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其中男女占比为16:16,年龄取值48-78岁,均值为(60.15±2.26)岁。成熟组患者为成熟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其中男女占比为16:15,年龄取值48-78岁,均值为(60.22±2.21)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距,人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P>0.05)。
1.2方法为人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具体路径如下。
1.2.1术前准备术前1h局部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张眼部瞳孔,2滴/次。每间隔5min滴眼1次,共3次。术前15min应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2滴/次,间隔5min滴眼1次,共3次滴眼操作。
1.2.2术中操作患眼常规消铺巾,开睑器实施眼睑扩张。患者的患眼角膜的正上方部分,以上穹隆位置为基底做1个结膜辦,巩膜面予以烧灼、出血处理。应用钻石刀作巩膜隧道切口,其长度为3mm。而后将0.2mL染色剂置入前房中,使晶状体前囊膜保持全面染色,保障撕囊效果。残余染色剂应用平衡盐注射液予以冲洗。
如果患者晶状体发生严重膨胀,或者患者皮质出现显著液化反应,则需要应用注射器抽取液化皮质,抽取量不能过量,且将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中,实施环形撕囊处理,其直径在5.5-6.0mm范围内,充分水分离。
1.2.3超声乳化 超声乳化能量在40%-60%范围内,负压设置为400mmHg,流量28mL/min。将晶状体浅表软性皮质予以吸除处理,而后在高负压吸引的影响下,下对晶状体核实施超声乳化。晶状体核予以劈裂吸除,残余皮质注吸处理,置人透明质酸钠,植入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中透明质酸钠采用注吸器吸除,一般情况下患者切口能够自闭。在患者切口比较松弛的情况下,可以缝合予以治疗。术后1-3d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治疗,1滴/次,且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治疗。无菌纱布包眼,手后第4天去除纱布,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治疗,2滴/d,每隔2h滴眼1次,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在患者晚上睡觉前滴眼,l滴/次。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20.O软件作为统计学分析工具,以x实施计数资料的计算,计量数据则以两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差值对比低于0.05则视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水平对比与未成熟组患者相比,成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是两组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成熟组发生7例并发症,未成熟组发生1例并发症,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白内障为致盲性眼病,临床疾病发生率较高,且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能会致使患者失明。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超声乳化头的机械震动力量,将晶体核粉碎。在小切口下完成白内障手术,降低手术对患者眼部组织的不良影响。但是由于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存在着晶状体脱位的问题,其晶状体硬度较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术后易于出现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前需要为患者实施全面的身体检查,手术中不能仅凭红光反射予以观察,会造成放射状撕破等问题。坚持无菌操作的流程,充分考虑手术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与未成熟组患者相比,成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是两组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无明显差异。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后,成熟组发生7例并发症,未成熟组发生1例并发症。成熟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实施重点观察与预防性治疗。
综合上述内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为治疗皮质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是患者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问题,需要实施预防性治疗,建议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