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2019-09-10刘俊英

高教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育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

刘俊英

摘  要:诞生于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是血与火的历练和凝聚。它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记录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艰辛历程,展现了革命党人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源头。革命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毋庸置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在高度重视提升文化自信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引导青年学生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革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171-03

Abstract: The revolutionary culture that was born in the war years is the experience and cohesion of blood and fire. It inherits the essence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records the arduous course of the party's great struggle to lea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 shows the lofty spirit of the Revolutionary Party's fearless and selfless dedication, accumulates the essence of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is the source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s a special kind of culture, revolutionary culture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rich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which is undoubtedly the high quality resourc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enhanc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ing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help to better utiliz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effectively guide young students to carry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and inheritance. The red gene ha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revolutionary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value of educating people

革命文化是我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核心要义就是立德树人。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育人价值,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由报告中的这段论述可见,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初创。

(一)革命文化的形成

革命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历了鸦片战争的硝烟,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步入了耻辱的近代史,救亡图存成为了那个时代爱国人士永恒的追求。然而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开明派,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和救国方案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其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党和人民也为这个胜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邓小平曾经说,新中国的成立,是由亿万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正是这亿万先烈的鲜血铺就了中国革命的红色底色。因而,我们建立的政权也称为红色政权,建立的国家也称为红色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铸就的革命文化,也被很多学者称为红色文化。

(二)革命文化的内涵

诞生于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精神)文化两方面的丰富内涵。与革命斗争相关的遗址、故居、博物館、纪念馆等是革命文化的物质形态;在革命不同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革命文化的非物质形态,其中革命党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毅品质;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忘初心、信仰坚定的政治素养是这些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核。总之,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精神指南,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和观点,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事业而服务的文化,是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文化,具有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族的、大众的文化[1]。

二、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价值

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创业、建立政权的精神支撑,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引领,更是当代青年坚定信念、锤炼品格的榜样示范,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提高历史认知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抵御列强侵略,实现民族振兴的抗争史。虽然这段历史已经离当代大学生远去,但正确认识这段历史以及其对于整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至关重要,而正确的认识源于深入的了解。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英勇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过程中的文化积淀,是那段苦难辉煌历史的有力见证。因此,革命文化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再现中国革命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演绎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现党和人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更可以让广大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正确认识这一段党和人民的奋斗史,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敢于捍卫党史国史,能够在歪曲革命事实、中伤革命英雄、有损党国形象的言行面前敢于、擅于亮剑。

(二)坚定政治信仰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而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前提便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是当下,在寄托着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青年学生身上却出现了理想模糊、信念缺失的现象,使得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在激烈碰撞的多元价值观念中极易迷失自己。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2]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没有革命文化的滋养,就难以形成坚定而执着的理想信念。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多少革命先烈为了坚守政治信仰而丧失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千古绝唱、“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坚贞誓言,无不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通过革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可以让红色信仰真正扎根于青年学生心中,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真正做到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

(三)明确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和选择,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选择。青年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发展走向。而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未知好奇,对未来憧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价值选择中,容易因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理性的比较分析而迷失自我。在革命年代,为了党国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事迹数不胜数。这些震撼心灵的红色故事,可以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地向革命先烈学习,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培养爱国情怀

革命文化虽然形成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但是热忱的爱国情怀、坚定的政治信念、忘我的集体主义是其最鲜明的精神特质。将革命文化教育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精神营养,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时代责任感;能够促使大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认真学习、提高本领、报效祖国的自觉行动,使其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三、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革命文化因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历史底蕴而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一)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不仅要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政课程,也要将革命文化融入其他课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1. 以德为先,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第一课,迫切需要革命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将革命文化融入到这一主渠道,关键在于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革命文化是一种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然而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存在开发深度不够、资源较为分散的短板。因此,可以在注重抢救、挖掘、保护革命文化资源的同时,将各地现阶段已经挖掘出来的资源进行整合,由相关部门牵头,建设全省或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库,实现革命文化资源的共享,以便于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将革命文化资源利用到思政课堂中,提高育人实效。

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传统教学方式同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在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依托现代教学技术,辅之以一些有视觉冲击力、感染力的图片、视频,从而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可以邀请革命老人进入课堂,和思政课教师一同打造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些老人也许没有渊博的知识,但却有真实的经历;也许没有优美的语言,但却有感人的故事。老人身上的品格、气质本身就已经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再通过老人的讲解,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舍己为人的情怀。

2. 德智并重,将革命文化融入其他课堂

高校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通识课同样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应将革命文化找准契机融入到各类课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一方面,需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革命文化认知,强化他们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以魂铸魂,其非知识性的特征更加凸显了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学识涵养、言谈举止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提高专业课教师的革命文化素养,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自觉地去提高自身的革命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找准革命文化融入其他课堂的契机,立足学科优势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如对于音乐、舞蹈专业来说,革命时期形成的歌曲、舞蹈剧,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另外也可以指导学生创作与革命文化相关的作品,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必然得以熟悉那段历史、理解其中精神为前提,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精神的洗礼,灵魂的震撼。变枯燥的说教为主动的学习、变强硬的灌输为主动的接受,更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汉语言、影视文学专业而言,产生于革命年代的小说、影视作品等红色经典就是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升华情感认同的优质资源。对于计算机专业,可以和历史专业协作,师生共同参与,开发一款革命题材的游戏来代替大学生现今沉迷的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在游戏中了解历史,提高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度,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革命文化融入专业课堂,有助于强化课程的红色基因,提升课程的情感高度,从而使得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能够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同向同行。

(二)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感知,进而外化于行。山西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灿烂革命文化的地域,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有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牛驼寨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有吕梁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精神,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吕梁英雄传》、《扑不灭的火焰》等革命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4]因此要深入挖掘这些红色资源,并依托这些资源开展实践教学。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去采访革命老人。革命老人是革命实践的亲历者,是革命历史的活化石,是革命文化的创造者,让学生亲自去采访这些老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耳聆听这些老人讲红色故事,可以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在这一实践教学中需注意:采访前,要充分了解采访对象,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有质量的访谈问题;采访中,要做好录像、笔记;采访后,要及时、准确地整理采访材料,做好保存。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老人会渐渐离我们远去,通过采访,可以掌握关于那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革命文化资源的抢救。其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祭扫烈士陵园等,并在实地開展现场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与课堂教授相比较,现场教学在知识储备、感情演绎、语言表达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实践教学中,特别注意要避免“走过场、看热闹、抄报告、做宣传”这种形式化的教学行为,而要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扩大实践普及面为目的来认真准备,有效开展。实践前,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分好组;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及时引导教育、适时升华情感认同,从而让学生真正领略当地革命文化独特魅力的基础上,使革命精神入耳、入脑、入心。通过参观博物馆、祭扫烈士陵园等这些与历史对话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可观可感的环境中切实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可以牢记历史、缅怀英烈,增强时代感和责任感,从而将自己的理想目标同国家的未来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网络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学生更是无网不欢,机不离手。然而,网络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在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知识、开拓眼界主要途径的同时,其里面的一些不良风气、错误信息、扭曲观点也冲击着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守住网络媒体这一新载体,让富含精神养分的革命文化占领这一阵地。首先,可以借助学校网站平台,加大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其次,通过QQ群、微信群这些网络空间来开展一些革命文化的主题系列活动,让革命文化占据学生经常涉足的网络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传播正能量、减少负能量。

参考文献:

[1]吴文春.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契合——以中央苏区革命实践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8(6).

[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7-01-07(01).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4]杨静.秦汉:中华文明强盛的起点[N].陕西日报,2016-07-20(11).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育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