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催化教学

2019-09-10黎智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2期
关键词:锐角三角钝角等腰三角

黎智豪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很注重课堂教学的提问。一般情况下,老师的提问会以记忆性问题、判断性问题、简单对答性问题居多,而思考性问题、批判性问题则少之又少。因此,在课堂中,“高频率、低水平”的提问屡次出现,老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师生忙得不亦乐乎,场面活跃,气氛高涨,但学生是否理解知识?学生是否掌握方法?学生是否构建思维呢?课堂中,老师应该巧设问题,提高问题的价值,贵精不贵多,催化课堂生成,促进教学真正发生。

【案例呈现】这是我校梁老师的一节《三角形分类》,部分片段记录。

【片段一】梁老师出示8个三角形。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8个形状不一的三角形,我们进一步研究它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1:测量。

生2:比较。

生3:分类。

师:今天,我们就用分类的方法,进一步研究这8个三角形。

【片段二】梁老师组织学生已经把三角形按照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分类,在一个小组上台汇报的时候。

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这个小组的小记号,为什么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标上记号呢?

生:因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这样做能更好区分锐角三角形。

【片段三】梁老师请学生上台指出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时,有一名学生被一个“躺着”的等腰三角形给难倒了。

生:老师,我找不到顶角。

师:你先想想,什么是顶角呢?

学生想了想,便正确指出这个“躺着”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片段四】练习巩固时,梁老师设计了两题。

一、小鸟回笼。(连线,把相对应三角形的连在正确的名称)

生1:图1应该和“等腰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连起来。

师:一个三角形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呢?

生1:因为它不但符合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也符合锐角三角形的特点,所以要连两次。

二、有奖竞猜。(根据提示,猜图形)

(一)露出一个直角。

生1: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师:它有可能是什么形?

生2:等腰三角形。

师:为什么?

生2:(举起手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尺)看,老师,这个三角形有一个直角,而且还是等腰三角形。

(二)露出一个钝角。

生1: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生2:它还可能是等腰三角形,像这样子的。(到黑板上画出一个钝角等腰三角形)

(三)露出一个锐角。

生1: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师:是吗?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生2:不对,老师。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你会这样说呢?

生2:因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有锐角,只露出一个锐角,不能判断它一定是什么三角形,所以它有三种可能。

(四)露出两个一样大的角。

生1:它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生2:它可能锐角三角形。

师:它可能是等边三角形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3:不可能。因为它的角不像60°,我可以用三角尺的60°比较。

生4:我还可以把那两条边接着画下去,三条边不相等。

……

【课后反思】一节平常的《三角形分类》,让我获益匪浅,感受深刻。梁老师的课堂虽说不似一些示范课那样精彩纷呈,也没有气氛高涨的活跃场面,却更像是洗尽铅华后的平常踏实,尤其梁老師始终围绕三角形的分类,恰到好处的提问,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思考,在操作中不但掌握了知识,突破《三角形分类》中的重难点,更是提升了分类的思想,感受到想象的价值,就这样,教育悄然发生。

【案例启示】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会提问学生来考察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很多时候,提问变成老师的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手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课堂中如何设计提问呢?

一、问题呈现,开门见山

从我听课的经历中可以发现,几乎大部分老师会运用大量图片,生活故事,甚至是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铺垫,最后才聚焦到本课的知识,开始教学,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无可否非,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但联系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看,有时候,我们选择更直白的问题,开门见山,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更能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一年级就学习了整理与分类,并且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分类经验。因此,在片段一中,梁老师并没有在“分类”这一概念中大做文章,她以问题呈现的方式,开门见山地直接进入新课,干脆利落。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取有舍,更突显梁老师的智慧。

二、巧设问题,促进发展

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在一节课中一定会有几个主问题,把本课的中心抓住,通过深入浅出的提问,把知识有层次性地教授给学生。同时,学生在主问题的引领下,能够独立思考、学会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本课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在数学上的发展。

这节课的提问巧在细节,梁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师,她的教学细腻,借助课堂生成,引领学生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片段二中,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正确把三角形进行分类,本应可以进入下一环节。但梁老师抓住细节,提问“为什么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标上记号?”这个巧妙的问题,彰显了数学的本质,突出思考的价值,引领学生在这三个小小的记号中理清三种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提高对三角形的认知与辨别,使模糊的初识逐渐清晰起来。

在片段三中,学生找不到“躺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梁老师再一次突显她的教学机智,精心提问。她反问学生“什么是顶角”,一语惊醒梦中人,促使学生清晰概念,让学生明白顶角不受位置的影响,最终正确指出顶角。“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数学的本质出发,传授方法,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才能满足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三、不露痕迹,追问深化

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多数处于浅层次的程度,初步的认识而已,若遇到一些“活”“新”“难”的题目,学生就望而止步,无从下手。因此,课堂中老师的追问,往往起到深化认知,巩固提升之妙效。

老师装“糊涂”,是一种既有趣又高招的教学智慧。老师越“糊涂”,学生会越积极,越踊跃。当老师“糊涂”时,学生会揣着“我比老师更厉害”的心情勇敢大胆地发言,深化知识的理解度,获得更大的成功感,大大地增加自信心,促进学好数学的兴趣与信心的增长。因此,老师应学会等待,等待是一种理念,等待是一种策略,等待是一种艺术。

在片段四中,梁老师问到“一个三角形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呢?”这个问题再次直面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明白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从而感受分类的多样性。

在“有奖竞猜”中,梁老师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开始了有层次的练习。其次,梁老师不但让学生判断“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还判断“这可能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每位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在“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不禁陷进套路,不假思索回答“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梁老师反问“是吗?为什么這么肯定?”,这个问题拓宽了思考的角度,再次加深了学生对三种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梁老师抓住有价值的资源,结合“露出两个相等的角”,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可能是等边三角形吗?”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想象空间,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举例等多种方式,得出结论,深化了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升本课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的层次得到升华。

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着思维的分量,有着思考的深度,有着想象的空间,这都在于问题的巧妙设计。作为老师,我们不仅在课前做好准备,做好预设,而且在课中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结合课堂生成,适当时装“糊涂”,化繁为简,把知识化作一个看似随意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深化认识,又使课堂充满数学味。

猜你喜欢

锐角三角钝角等腰三角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锐角三角函数》拓展精练
在“拼”中解决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三)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一)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与两个正切、余切恒等式相关的锐角三角形等效条件及其应用
画角数角收获大
哆啦A梦的百宝袋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