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的学生

2019-09-10赵丹

科教新报 2019年15期
关键词:双拐正常人凯勒

赵丹

去年9月1日,学校迎来了新一届初中学生,其中有一名学生很特殊。她叫小萍,下肢瘫痪,靠双拐挪步。

  我惊呆了:这学生该怎么办呀?为何不去特殊学校读书?为何不退学在家休息?上厕所怎么办?

  我惊叹了: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忍受他人异样的眼光,这得需要怎样的毅力啊。

  我思考着:她这么不方便,几乎动弹不了,坐下来就是一整天;一桌一椅,一个书包,就是她的天地。该怎么帮助她呢?

  这天早晨,学生们已经在读书了,只见一辆电动三轮车飞驰到教室门口,小萍靠着双手的劲挪动身体,很麻利地抽身下车,双拐先前行,“走上”台阶。我上前想帮忙,她微笑着摇摇头。到了座位上,小萍先坐下,再放好双拐,挪好双腿,拿出作业本,开启她一天的旅程。

  我被这一幕震惊了:孩子,你真棒。事后听小萍的奶奶说,小萍从小学开始,每天就是这样生活的,没有落下一节课。家里人只求她能健康长大,能有一技之长,能坚强地走下去。

  我的疑问又来了,这学生不能蹦啊、跳啊,该参加哪一个社团呢?跟任课教师商量,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小萍报名参加西塞山文学社。

  于是,她开始了文学阅读。教师把她喜欢的书籍搬到她身边,每到活动课,教室里只剩她一个人,她就静静坐在那里津津有味地阅读,还用笔在认真地做批注。她看过的书,都留下了文字,仿佛在和书本沟通着。我释然了:这孩子,有伴了。

她的文章越写越好,得到了文学社教师的好评。

  深秋,小萍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落叶,不禁有些惆怅。科学教师反映她的作业有用过百度的迹象,英语教师反映她很多单词不会写……我走到跟前问她:“长大以后,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做一个正常人,一个能跳、能跑的正常人。”

我的心又颤抖了。我该怎么把她从自卑中解救出来呢?这天我们正好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诵读环节,我叫了小萍。起初,她读得很平稳,慢慢地哽咽了。

事后我让她写一篇读后感。她寫得很真诚。其中有这样一句:“我不就是海伦·凯勒吗?班主任不就是莎莉文老师吗?我有听觉和视觉,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看到她在文章的触动下又阳光起来了,我激动无比。课后,我发现她听课更认真了,提问也更积极了。月考成绩出来后,小萍已进入班级前5名。

  从早晨深情的朗读,到课堂上精彩的发言,到课后作业工工整整的小楷……我感受到小萍弱小的身体里爆发出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双拐正常人凯勒
Nü Perspectives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做人要做“正常人”
周义仓:60岁教授拄双拐上课
学生拄着双拐考“奥数”
靠脸吃饭等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我又架双拐又长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