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一卡通发卡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10余红玲杨晓丽刘强王振冷梦甜
余红玲 杨晓丽 刘强 王振 冷梦甜
摘 要:为提升交通一卡通便民服务水平,在交通运输部的主导和大力推动下,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288个城市实现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面发行互联互通实体卡、虚拟卡和基于二维码的互联网产品。在此背景下,传统交通卡的地域属性逐步弱化,各地一卡通运营主体不仅面临第三方的跨界竞争,同时更面临同行的跨域竞争,对各地交通卡发行市场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得出影响城市交通一卡通发卡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通信消费支出、就业率、城市开放度,并以广州市2001—2017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强化市场监督、发展差异化的本地服务等方面提出对应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发行市场;一卡通发卡量
中图分类号:U491.1;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5-0126-04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d-issuing Quantity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Smart Card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ard Union
YU Hongling,YANG Xiaoli,LIU Qiang,WANG Zhen,LENG Mengtian
(Guangdong Lingnan Pass Co.,Ltd.,Guangzhou 510110,China)
Abstract:By the end of 2018,the interconnection of national metro pass has been realized in 288 cities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lead and vigorous promotion of China’s Ministry of Transport,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convenient service level of national metro pass. Now interconnection entity card,mobile payment virtual card and QR code based internet products are issued comprehensively. 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regional attribute of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card will gradually weaken,the subjects of oper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not only face the cross-border competition from third-party internet,but also face cross-domain competition from peers,thus it will 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the issuing market of transportation card in various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economics,the author studi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ing the amount of urban traffic card,which include the growth rate of GDP,public transport fixed assets investment,and per capita communication consumption expenditure,employment rate,urban openness. Then empir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obtained data from 2001 to 2017 in Guangzhou. Finally,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market supervision and developing differentiated local services.
Keywords:national traffic smart card;interconnection;issuing market;smart card quantity
1 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背景
为促进交通一卡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实现互联互通,方便公众出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交通一卡通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互联互通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5〕65号),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并制定了《公共交通IC卡技术规范(试行)》,建立了全国清结算验证平台,充分兼容行业主要应用标准,保护行业已有利益,这就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的交通部标准公交卡能跨城市消费使用。
为进一步做好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工作,交通运输部于2018年1月正式印发《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为响应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建设工作,切实提升交通一卡通为民服务水平,各地全力推进一卡通互联互通系统升级改造,发行“交通联合”实体卡片及虚拟卡、二维码等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如福建、西安等地应用HCE技术实现互通,广东、北京等地则应用手机eSE的空中发卡技术实现互联。截至2018年底,全国范围内已有288个地级以上城市初步实现互联互通,预计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跨市域、跨省域互联互通。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解决了各地“多卡并存,多卡不通”的历史问题,与此同时,传统交通卡的地域概念逐步弱化,各地一卡通运营主体同质化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将对各地卡发行市场的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首先,传统一卡通发行总量增速将呈现下降趋势。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采用部统一标准的卡片技术规范,各个互通城市发行的部标准卡产品具有同质性,在总需求相对饱和的前提假设下,人均持卡数量较互联互通前将有所下降,而依据广东省互联互通7年来的经验数据分析,预估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可满足10%的跨区域出行用户需求。
其次,卡片地域属性逐步弱化,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传统各个城市“分城而治”的格局被打破,特别是传统交通一卡通正经历由有卡向无卡、由离线向在线、由线下转向线上的“互联网+”交通转型升级,一卡通互联互通形式已逐步向虚拟卡、二维码等互联网产品形态过渡。另一方面,当前公共交通支付因其小额、刚需、高频、大量财政补贴的特性使其已成为第三方支付对战的焦点,微信、支付宝、银联等二维码业务对传统卡支付产品的市场冲击,必将吸引部分用户转移使用新型互联网支付产品,各地一卡通发行市场正面临第三方跨界竞争及同行跨域竞争的双重挑战。
最后,全国一卡通发行市场恶性竞争。由于市场天然的地域性分割,必然造成各地交通一卡通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恶意降价,造成卡片发售价格的恶性竞争,最终倒逼整个行业的发售价格压低至制卡成本价甚至更低。
2 城市交通一卡通发卡量影响因素分析
为分析未来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下各个城市的一卡通发行情况及其应对策略,笔者首先从宏观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研究城市交通一卡通发行量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广州市2001—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结合当前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背景,探析未来可能的一卡通发行市场格局,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的城市交通一卡通发卡量是指城市公共交通支付服务的卡片发行,反映的是社会对公共交通支付的需求,影响一卡通发行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笔者主要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影响交通卡发行量的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2.1 理论分析
2.1.1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一卡通发卡量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与其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市场发展之间有紧密联系,确切地说,经济发展对一卡通需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越快则一卡通需求越旺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与一卡通需求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是由于伴随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社会贸易、交通、旅游等各类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带动社会出行需求的增长,必然刺激交通一卡通发行市场的繁荣。
2.1.2 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与一卡通发卡量
一个地区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与配套的交通一卡通发行市场密切相关,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城市,其交通出行服务水平相对较高,一卡通作为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的配套支付载体,其发行市场需求必然随之增高。
2.1.3 人均通信消费支出与一卡通发卡量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日常生活的信息消费能力日益增强。通信工具的普及,手机更新换代频率的加快,通信服务价格的优惠,通信服务质量的不断改善激发了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大大提升了通信消费水平,居民信息通讯消费呈持续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公众移动支付习惯逐步养成,二维码等新型互联网支付载体对传统公共交通一卡通发行市场带来冲击。人均通信消费支出与一卡通发卡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人均通信消费支出越高,其对交通一卡通发卡量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2.1.4 就业率与一卡通发卡量
就业率反映一个地区劳动力的就业程度,就业率越高,即社会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重越高,从宏观角度来看,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人口红利,就业率高的城市最大程度地实现有效就业,就业人员使公共交通出行的通勤属性被充分发挥,承担高频交通出行的交通一卡通支付需求越旺盛,一卡通发卡量越大。
2.1.5 城市对外开放度与一卡通发卡量
城市交通一卡通发行市场除受国内生产总值、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通信消费支出、就业率等因素影响外,还与该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相关。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表明该地区接触到的外国文化越多,越容易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也就越容易动摇国内传统的保守型文化,从而不利于传统公共交通一卡通发卡量的增加。本文以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反映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该指标越大,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则对传统一卡通发行市场的抑制作用越显著,不利于发卡量的增加。
2.2 实证分析
本研究选取广州市2001—2017年的交通一卡通发行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对一卡通发行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剔除共线性变量,逐步回归得出与交通一卡通发卡量具有线性关系且显著相关的系列影响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RGDP)、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PT-INVESTMENT)、人均通信消费支出(PCCOST)、就业率(EMPLOYMENT)、城市开放度(OPENNESS)。
2.2.1 模型設定
以上述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和交通一卡通发卡量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方程,如模型(1)。
CIRCULATION=α1RGDP+α2PTINVESTMENT+α3PCCOST+α4EMPLOYMENT+α5OPENNESS+C+ε (1)
其中:CIRCULATION表示交通一卡通发卡量;C表示常数;ε表示随机扰动项。
2.2.2 相关性分析
各影响因素相关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
2.2.3 回归分析
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CIRCULATION=99.590RGDP+0.188PTINVESTMENT-0.094PCCOST+1754.466EMPLOYMENT-629.137 PENNESS-850.762+ε (2)
根据模型回归结果,模型自变量的VIF值皆小于10,说明模型基本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拟合优度R2为98.2%,调整后R2为94.8%,拟合效果好。
2.3 主要结论
(1)从宏观经济角度判断,显著影响交通一卡通发卡量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通信消费支出、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率和城市开放度,其中:就业率标准化系数最大,即就业率是交通一卡通发卡量的最大影响因素。
(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业率对交通一卡通发卡量具有显著正效应;人均通信消费支出和城市对外开放度对交通一卡通发卡量具有显著负效应;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对交通一卡通发卡量有正效应,但影响相对不显著。
(3)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背景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就业率高、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量大的城市,其交通一卡通发行市场空间较大;反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慢、就业率低、公共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少的城市,未来的一卡通发行市场空间有限。
(4)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均通信消费支出大、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城市传统一卡通发行市场更容易受到新型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传统一卡通的产品形态应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需求,创新发展虚拟卡、二维码等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多种一卡通产品形态。
3 相关政策建议
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背景下,经济发展快、劳动人口多、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大的城市在一卡通发行市场占有优势地位,同时,城市对外开放度高、人均通信费用大的城市其传统交通一卡通市场更易受基于智能手机终端的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冲击。为有效应对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背景下一卡通发行市场的变化,本文借鉴岭南通成立7年来广东省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经验,提出从强化行业监管、发展差异化的本地服务等方面促进一卡通发行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为引导交通一卡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规避占优势地位的城市对市场空间有限城市的一卡通发行的挤出效应,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交通一卡通发卡机构不得在异地销售交通一卡通,交通一卡通的发行与退换应当在发卡地的服务网点和代理机构办理”。同时应成立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行业管理协会,加强行业引导和管理的同时鼓励行业建立良性自律机制,并从顶层设计构建跨区域销售的惩罚机制,减少大规模的异地卡倾销行为,深化行业管理水平。
3.2 强化省级平台或区域中心
城市交通一卡通作为准公益性公共交通电子支付服务,在特定区域具备一定的互通需求,为保障全国各省市一卡通市场健康有序,鼓励各城市自主运营本地市场,可研究构建部、省、市三级架构的全国一卡通互联互通管理体系,在部级层面,从顶层设计全国一卡通市场产品标准体系、发售规则、服务标准,并完善和健全全国性白名单或黑名单机制,减少全国性的恶意竞争;在省级层面,重点强化省级平台/区域中心的协调管理功能,制定省内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服务内涵,为省内各地提供互联互通技术服务、跨区域清算服务等;在各地市层面,应着重提升面向社会公众出行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3.3 发展差异化本地服务
当前交通支付场景中各方巨头虽争夺激烈,却未形成转变用户使用习惯的稳定的、占优的移动支付模式,这也为各地一卡通运营主体在交通支付场景深耕细作、抢夺市场空间留下机遇。各地一卡通运营主体可利用全国交通一卡通支持公共交通虚拟卡、二维码等互联网业务上线的契机,充分整合线下交通支付场景资源,延伸服务至旅游、出行、消费等线下生活都市圈,研究搭载本地特色业务的个性化、定制化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产品,并争取获得本地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积极培育学生卡、老人卡等特种卡市场,增强用户黏性,全面创新构建交通电子支付产业生态。
参考文献:
[1] 郎莹,李四洋,邢国敬,等.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国际化发展分析和展望 [J].交通世界,2018,482(32):15-17.
[2] 李宾,郎莹,张印宝,等.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对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J].交通世界,2017(26):49-50.
[3] 李鳳.关于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实施难点的思考 [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3):12-15.
[4] 周永才,郭媛,吴金成,等.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对城市交通一卡通的挑战与机遇 [J].交通企业管理,2019,34(1):14-16.
[5] 谢振东,方秋水,常振廷,等.广东省公共交通一卡通发展政策研究 [J].金卡工程,2012(12):12-16.
作者简介:余红玲(1987-),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