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19-09-10徐爱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实践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徐爱英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在普遍应用信息技术,进而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和速度,与此同时,教育事业也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各城镇学校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普及化,但是对于部分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仍存在严重欠缺,因此,教育部门必须加快农村地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从多方面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本文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实践,并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应用措施,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实践

前言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农村小学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和推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对传统封闭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灵活性,通过视频图像形式将数学知识显示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思维[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化技术,需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

数学是一门知识概念较为抽象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抽象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逻辑性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最为薄弱的环节便是对不易操作的知识或抽象概念存在理解困难现象,再加上小学生思维方式尚未形成,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信息化教学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内容展示给小学生,致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用视频,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小学生,小学生感官受到极大调动,对数学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加深记忆力[2] 。比如,在对小学生进行加法知识教学时,有部分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加法运算基础,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加法运算,但小学生对于加法现实意义还存在一些误区,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对加法意义有更加深入理解。

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一个动态画面,在画面中显示出三个小鱼缸,在鱼缸的下面有对应的数字为1和2,就是鱼缸里游动着相应的金鱼数量,然后将两个有金鱼的鱼缸倒入第三个空鱼缸中,此时老师可以提问学生鱼缸下面应该出现哪个数字呢?学生回答“3”,教师在宣布正确结果,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加入音频,更加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形式,小学生可以更好理解加法的合并原理。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想要提高学习成绩,首先需要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事物有着浓厚好奇心,因此,如果数学课堂不能够调动小学生注意力,他们就会特别容易关注别的事情,致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低下[3]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意识到兴趣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兴趣能够推动小学生去获取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信息技术借助计算机平台将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动态视频展示给小学生,并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小学生对具有画面感的情境,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老师讲述的数学知识,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较为熟悉的内容,并长久的存在于记忆中,因此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刺激小学生大脑开发,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向学生介绍圆的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其中包含文字,图片和动画,首先数学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一辆汽车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接着背景音乐变的激昂澎湃,汽车车轮变成三角形,四边形行驶在马路上,最后汽车车轮变成椭圆形。在视频结束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认为哪种车轮能够使汽车行驶更加平稳?为什么其他车轮都没有圆形车轮行驶平稳呢?小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本上的内容。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处于成长的最佳阶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设备较简陋,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等等,小学生思维能力普遍落后于城镇小学生,因此,小学教育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给予重视[4] 。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将小学生思维能力欠缺问题进行修补,小学生具有非常高昂的表现欲,那么数学老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自我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受到表扬更加能够提高表现欲,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较为感性的材料,将课堂氛围营造的更加轻松愉快,在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对材料进行分析探討,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讨问题的意识,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机操作来解决数学问题[5] 。

例如,老师在讲授平均分内容时,可以提供给小学生多种形状的图片,有长方形,圆形,四边形,梯形等,让学生将这些平均分为两部分,紧接着,学生们就投入到计算机操作中,大家对这些图片展开了讨论,每个学生提交给老师的化分法都不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其中的规律,那就是在图形最中心的点,画的所有直线都可以将其分为大小一样的两部分,这便形成了具有一定规律的分隔方法。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进行自主探索,同时还锻炼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计算机技术也有一定的学习,最终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了规律性答案,极大的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信息技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能够发挥出不可取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为今后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更加灵活的使用信息技术,但不能过渡依赖,这样反而产生了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郭雪妮.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祖国,2017(10):245-245.

[2] 朱上海.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思考[J].新课程,2017(10):141-141.

[3] 李彩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No.614(31):108.

[4] 周坤兵.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7(10):3-4.

[5] 王厚辉.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7(1).

(作者单位:玉田县石臼窝镇天星小学)

猜你喜欢

应用实践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