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析
2019-09-10黄彩霞
黄彩霞
生物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但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太重视外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造成的后果是,部分较为聪明的学生明白老师所讲的内容,其他的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不知道自己要怎样学习,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差,成绩也提高不了。
智力因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自己思维,包括对知识的观察力、上课的注意力、所掌握知识的记忆力以及想象和思维能力。非智力的外在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包括性格和意志等,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的,对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忽视了外在非智力因素对生物教学所起的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智力因素具有动力、理解、巩固和掌握的功能,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始终起着导向、推动、调控、维持和加强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的调查,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悬殊不大,但学生成绩的提高与非智力因素息息相关。现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较高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可以使智商一般的学生进入优秀生的行列;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会使智商优秀的学生退到成绩后进生的行列。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状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强烈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一般来讲,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潜力越能有效发挥,因而学习效果也越好。动机就是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其包含两个方面:内在方面,通过相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外在方面,教师通过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强烈的学习意识。
1. 形成强烈的学习意识
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学完以后能做什么。还有些学生认为只有语文、数学、英语才是主要的学科,生物只是辅助学科,而且生物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很远,生物知識晦涩、深奥,各种因素让学生们不想去学习生物。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大都是直接从书本的知识点出发为学生讲解,而学生们还没有弄明白生物与生活、与自己的关系,就直接接触复杂的生物知识,这样会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教师要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主动构建生物的知识体系。如在讲授“探索生物的奥秘”时,我并没有先讲课本内容,而是以“生物学与社会发展”为题,组织学生讨论。当谈到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时,我对学生说,他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也是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文献,他的研究比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早200多年。袁隆平在世界上最先培育出粒大穗多的杂交水稻,至今已为我国获利100多亿元。又如,谈到动植物的多样性时,我感慨地说:“要是我们能学好生物,懂得珍惜动植物资源,麋鹿就不会被帝国主义国家夺走。希望你们学好生物,成为新一代的袁隆平,为祖国多做贡献。”学生明确了目标,更有了学习的动力。
2.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遇到困难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对生物产生的极大兴趣会让学生拒绝外界的干扰,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主动接受、构建知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还处在成长期,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利用这种特性,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多联系实际,用生物学的理论去解释现实现象,学生们会恍然大悟——原来生物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喝水,以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和水呢?人类和哺乳动物是靠咀嚼食物和喝水来给身体提供营养的,那么植物是怎样“吃饭”的呢?这样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极大兴趣。又如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我拿出一粒已经发芽的种子和一粒未发芽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发问:“去掉种子的什么部位会影响种子发芽?”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探求的心理。
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
3. 利用学习结果的“评价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针对初中学生好胜心较强,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发言,并公正地给予评价、表扬、奖励。如讲植物组织时,我提问学生:“吃甘蔗时,削出来的皮是什么组织?吃下去的甜汁是什么组织?吐出来的皮又是什么组织?”讲消化系统时让学生思考:“早上吃的早餐,里面哪些成分可以直接吸收?吃什么样的食物容易有饥饿感?”等等。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回答问题后教师的点评,也会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探索。二是适当组织竞赛活动。可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知识竞赛,并严格控制题目的难度,确保较高的“满意度”。教师切合实际的鼓励、理想的竞赛结果,不仅能沟通师生情感,还能使学生获得自信,产生愉快的情绪,增强自我激励的作用。三是适时开展课后拓展活动。比如,指导学生采集、制作昆虫、植物标本,指导学生动手做“叶脉书签”,指导学生进行扦插、嫁接培养草履虫等,并及时进行评比、奖励,使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亲身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爱上老师所教的课程,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润滑剂。教师教学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递,还要关注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当一位教师走进教室,看见的是同学们亲近的神色、渴望的表情,那么这位教师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我讲课时尽量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具的直观性,常常通过有趣的问答、期待和鼓励的表情来活跃课堂气氛;课后主动接近学生,征求他们生物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学习中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接触得多、交流得多,自然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也就会信任和爱戴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的情感并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经常找老师探讨问题,不断提出新的疑问,这种和谐的氛围、顺畅的沟通方式,会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丰富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相关的生物实验,以及需要学生在课外主动验证的生物理论。例如,在对细胞进行观察这个章节中,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具体形态,而在进行相关的实验前要事先告诉学生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口腔粘膜细胞的结构。然而说易行难,同学们在调节目镜和物镜时、在制作洋葱细胞表皮的玻片时都碰到了困难。例如,很多同学发现自己观察不到洋葱表皮的细胞,那可能是因为制作的洋葱表皮的观察物过厚所致。经过多次实践,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如何观察细胞结构等,如此,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综上所述,智力因素是先天的,但决定学生学习水平高低的更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不断提高。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让两者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兴趣、丰富的实践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更高效地进行生物学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