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时空坐标”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
2019-09-10罗仙
罗仙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只有放在特定的时空轴下进行审视,才能显示出其意义和价值。故“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
一、整合历史时间和空间构建“时空坐标”
历史时空坐标示意图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结合的点,相当于GPS定位系统,对历史事件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对历史事件形成科学、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构建“时空坐标”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
在高三通史复习中,“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历程”一课的内容非常重要,是高考试题中的高频考点,其主题是:晚清时期,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逐步近代化的内容。这一课时间跨度大,空间变化大,对学生的历史时空观要求高,我主要是利用两个历史时空坐标对本课进行解读。
1、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历程”放入中国史时空考虑,要求学生结合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把晚清时期(1840——1912年)的历史大事放在时间轴按时间先后排列出来。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会漏掉一些历史大事,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此时间轴,最后总结为图1。
在图1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结合“晚清时期,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逐步近代化的内容”在图1上进行分阶段标识,最终形成图2。
在形成图2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清楚近代化的含义及中国近代化的模式: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是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农耕文明)社会转化为近代(工业文明)社会。中国的近代化是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现代化探索的国家现代化模式,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然后让学生思考:在晚清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有哪些阶级进行了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自强精神。
通過完成“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历程”时空示意图,学生从时间上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历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空间上看,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和逐步近代化的,涉及到学习的国家:以欧美为主,还有近代化的空间推进
2、将“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历程”放入世界史(全球史)时空考虑,要求学生结合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把晚清时期(1840——1912年)的世界历史大事放在时间轴按时间先后排列出来。师生共同在图上进行标识,形成图3。
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图3,思考以下问题:解读材料的信息,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简要概述这一阶段中西方近代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阶段特征。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12分)
老师先提问几个学生,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最后老师展示参考答案,分析学生答题的优劣点。
参考答案:(1)特征:①经济上,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形成统一市场,工业文明向纵深方向发展;(2分)面对国家危局,中国掀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工业化的进程。(3分)
②政治上,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等国通过革命和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和发展;(2分)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中国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推动近代化由器物上升到制度层面。(3分)
(2)趋势:现代化、全球化、整体化。(任答1点2分)
通过时空坐标示意图的绘制,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学生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历程”有了一个相对完整和全面的认识,构建了具有时空观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自强精神以及现代化、全球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