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9-09-10方正勤
方正勤
摘 要: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缺乏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课改后的数学学科虽然已经尽量向學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靠拢,但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思维仍然是它的主要特征,即学生学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综合起来考虑,需要采取一定策略的指导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提出了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以抽象性见长,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教师的观念、角色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但是随着教学探究的深入进行,数学课堂改革教学出现了裹足不前的情况,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默默接受”的授课模式,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也不理想。在本文中,笔者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探究能力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抽象、理性的,而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和足够的生活阅历,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生活情景,把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师讲课内容充满好奇和疑问,那么学生对接下来的讲课内容就比较感兴趣了。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具体感知“克”和“千克”的概念,教师准备好电子秤、西红柿和马铃薯等实物,创设以下情景:某天500克西红柿和1千克马铃薯因为谁重谁轻的问题争执了起来,双方都坚持认为自己比对方重。500克西红柿认为,500比1大太多,所以理所当然地它比1千克马铃薯重;1千克马铃薯则认为,千克比克大,所以它才重,双方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那同学们知道谁重谁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的相关知识。由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明白到底哪个重量单位大。
二、与生活相联系,提升实践能力
近年来让数学回归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把教学内容向学生生活靠拢,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能在用理论指导实际生活中深化对课本的认识和感悟,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拿生活中的问题举例:一双运动鞋要99元,小明要买3双,请问小明要花费多少钱?文具店里的数学作业本每捆30本,粉笔一盒20支,李老师打算买165本数学作业本,55支粉笔,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么拿货?学生们很快答道:买运动鞋时付给售货员3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3元;买数学作业本时,先拿6捆,再退回15本,买粉笔时先拿4盒,再退回25支。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256+86和977-187,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很快得出“256+86=256+100-14=342,977-187=977-200+13=790”的计算方法。
三、小组合作,提高探究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合作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智力是有限的,个人不能脱离了集体而存在。一项事业的成功必然离不开合作,因为与孤军奋战相比,团队合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在数学学习中,合作能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集思广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二)”这个单元时,根据学生自由组合的原则或者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以四个人为一组,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其次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足够的火柴棍,来帮助同学解决实际运算问题,如让学生计算38-7=?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有的小组的学生是先拿出38根火柴棍,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取出,直到取出7根,然后学生会发现还剩下31根火柴棍,由此得出答案31;也有的小组的学生先将38根火柴棍分为30和8,先用8-7=1,然后30+1=31等,这样,得出的答案也是31。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拿到小组中讨论研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讲故事等方法在情境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也是具体形象的;其次,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让数学回归生活,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把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最后,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学生学习数学也不例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内集思广益,开发思维,启发心智。
参考文献:
[1]庄惠芬.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育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9-60.
[2]张明.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论述[J].学周刊,2018(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