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16块二层系聚/表驱试验开发现状研究

2019-09-10陈俊丽

石油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单层剖面油井

陈俊丽

摘要:锦16块二层系聚/表驱试验自2011年开始前置段塞注入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生产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开发矛盾。经过多年的开发,地层吸液状况变差、油井见效缓慢、低效井增多。针对开发生产中矛盾,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密切跟踪试验区动态变化,实施注入井调整,改善地层吸聚情况;开展低效井治理,改善生产效果。取得了很好地开发效果。

关键词:地层吸液;低效井;注采对应;驱替方向

前言

锦16块二层系聚/表驱试验于2006年11月开始立项,2007年审批布井方案,2008年進行老井层系归位,2009-2011年进行地面工程建设,2011年4月开始前置段塞注入,进入化学驱阶段。试验区于2007年开始部署新井进行井网建设,由于建设的周期性,制定了“先期利用三次采油井网水驱挖潜,后期转入化学驱”的工作思路,通过深化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在转驱前开展了非目的层挖潜、层系细分及注采调整等工作,并且化学驱非目的层挖潜效果显著。目前试验区处于主段塞末期,开发效果明显变差。如何使化学驱开发效果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关键。

1.区块开发存在的问题

1.1地层吸液状况变差

随着注聚时间延长,油层流体粘度增大,注入井压力上升、吸液能力下降;另外,由于非均质性的影响及水驱高渗优势通道的存在,导致注入液单层突进或部分层段强吸。试验区吸聚剖面有四种变化类型:吸聚层段逐渐集中、层段长期强吸、强吸聚单层、剖面反转。

1.2油井见效缓慢

化学驱实施虽见到较明显的驱油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降水幅度小,仅下降5.1%;(2)明显见效油井比例低,仅占总井数34%;(3)油井见效不均,边部见效井数少。

2.改善开发效果对策

2.1调整注入剖面,改善地层吸液状况

针对注入剖面的变化类型开展相对应的治理措施。

2.2实施单层试采,确认注采对应关系

我们选取三个见效缓慢井区的中心油井,与周围注入井进行精细小层对比,利用相邻的非试验区油井单层试采,验证注采对应关系的准确性。优选非试验区邻井补开化学驱“可疑层位”单采,增油、降水、见聚特征明显,证明了试采层位为化学驱目的层。保证了井网上油水井的注采关系对应。

2.3开展低效井治理,确保试验区长期高产稳产

针对低产液、高含水、高产聚高含水等低效井,我们分析其低效原因,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保证开发稳定发展。

2.4创新两种措施调控手段

(1)分井分采,调整驱替方向,控制产聚浓度上升:针对油层厚度大生产井,利用非试验区邻井实施分井分采,调整驱替方向,减小层间干扰并控制产聚浓度。近年全区共实施6井次,累计增油4.3万吨。

(2)分步射孔,减小层间动用差异:根据层间吸聚差异,先期射开动用较差层段,待层段间吸聚差异减小后补开相应层段,主要在试验区完善井网及大修井中实施。共实施5井次,累计增油2.2万吨。

3.结论

(1)锦16块自开展聚/表复合驱工业化实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针对地层吸液状况差和油井见效缓慢等问题,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密切跟踪试验区动态变化,实施注入井调整,改善地层吸聚情况;开展低效井治理,改善生产效果。取得了很好地开发效果。

(2)锦16块化学驱开发进入主段塞末期,开发过程中的方法和经验对其他化学驱开采区块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玲,张群治,李织宏,等.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评价指标探讨[J].油气地质采收率,2011,(2):52-54.

[2]刘培松,李小红,赵梦云,等.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19,30(1):1-12.

猜你喜欢

单层剖面油井
捞油井捞油周期优化与捞油管理研究
中国有了第11颗“金钉子”
单层超大层高大跨重载工业厂房快速建造关键技术
JG/T136—2016单层网壳嵌入式毂节点
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单层就位效应分析
反复见水井的治理措施
碱性大棚土壤剖面pH值与盐分的相关性
地质雷达技术在管道河流地层划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