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实践》“项目式教学”运用初探
2019-09-10张裕标刘霞光
张裕标 刘霞光
【摘要】本文遵照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和教学理念,在高中生物《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教学中尝试开展项目式教学,叙述了教学实施的简要过程、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项目式教学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从而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生物技术实践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要全面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就需要让学生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亲历学习,这也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上作较大幅度的改变。基于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我们尝试进行了“项目式教学”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教师为备课主体、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教学难度也相对较小,内容本身有明显的项目特征,选择该模块开展运用试验。
1.项目组建立
教师在提出教学内容与目标后给予必要的动员和一般性指导,然后组织主要班干部对学生进行个人专长与意向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组织分组。一个教学班50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分成10组。分组既要满足项目顺利实施的各类“人才”需求,有利于人尽其才,同时又要使各组成员水平相当,有利于开展公平的学习竞赛,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2.项目实施
所谓项目,就是人教版《生物技术实践》教科书中的13个课题,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等。实践项目的开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方案制订。各小组到智慧教室查阅资料,共同讨论、形成方案初稿,并将电子稿提交到服务器由教师指导后再修改和完善。第二阶段是实验开展。此阶段首先要做好实验材料、器材和药剂等的准备,其次是项目实验的具体操作,最后是后续的实验观察记录。第三阶段是项目总结。
3.成果展示与评价
全班各小组的项目报告都完成后,我们组织成果展示与评价活动。让各小组在智慧教室展示实验的实物成果、报告与过程性材料,比如把自酿的果酒、果醋分发给其他小组,让他们观察、品鉴,同时组长借助视频介绍项目实施情况和感悟,然后进行等级制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组间他评。此外,各任课教师也同样组织阶段性和终结性的书面检测,并使用阅卷系统进行成绩统计分析,以便开展对照。
二、“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认真分析“项目式教学”试验有关访谈、问卷、考试成绩统计等材料后,我们认为该试验确实使我们的学生和教师本身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促进了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活动几乎是起完全操控作用的,学生的自主性较低,教学以预设为主、课堂生成较少,教师也就相对轻松。而项目式教学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变成了项目主导,学生提出的和出现的问题非常多,尤其是项目起步阶段。这样教学可能做的预设就大为减少了,而生成也就大大增加。比如,教师除了为不同小组提供有差异的条件保障和技术指导,经常解决出乎意料的疑难,还要做个别学生的教育和疏导,同时还要做好过程性评价。这样教师工作量就大多了,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也就高多了,也就迫使教师去学习、去思考、去改变,进而也就很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项目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强调教学过程让学生唱“主角”,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参与生物技术实践项目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获得了知识和能力,而且提高了集体观念、学会了合作,学科育人价值要求也就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这也正是“项目式教学”的优越之处。
比如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得以充分的体现。处理文本、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的分工不同,但是分工合作目标一致,大家都完成得很好。实施过程中除了主动查阅资料不断完善方案外,还积极想办法利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来尝试实验。比如,采用的材料就多种多样,有的用苹果,有的用本地特产蜜柚,有的用葡萄等不一而足;发酵装置的设计也是丰富多彩,有矿泉水瓶、食品罐头罐、发酵罐,而且同学间经常主动交流比较,评判用哪一种材料、哪一种方法、那种容器酿酒效果最好、操作最简便。由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和充分,在后续的书面考试中得分率也明显的高于对照。
3.促进了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
我们对项目成果和学生表现也采用了自我评价、组内互评、他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比如,在各小组自评基础上,指导教师和各组长组成评委组依照原定指标对各小组的橘皮精油提取从精油的出油率和品质、实验操作的简便性、实验材料的可取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在项目中表现的态度、知识的增长、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多形式、多角度评估和评价。这就改变过去单一主体、单一形式的评价方式,有效推动了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同时还发挥了评价的学习效能,让评价的过程本身成为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的重要途径。
三、教改试验的总结和反思
我们通过这轮试验,加深了项目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认识,认识到了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也体会到了该模式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生物技术实践》的内容特点,以及高二年级学生拥有了的知识和技能条件,开展项目是教学非常可行和有利的。而高一年级学生,其他基础类的、理论性较强的模块内容适用性可能较差,关于这点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同时,体会到如下四项需要加强或改进:一是分组,二是要注重做好图片和录像记录,三是评比要经常性开展,四是评价应该是指导性和激励性的。
通过项目式教学试验,我们感到确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更好地服务了学科核心素养养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也收获良多,促进了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值得学习与推广的教学模式,我们也将继续研究探索完善其应用模式,并且还要继续加强与智慧教室的融合应用研究,更大幅度地提高生物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的生物项目式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编号:YZSH-2018-C-b006)】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刘海涛,王林发.项目式教学的方案与实施[M].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