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

2019-09-10王海兵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

王海兵

摘要: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艺术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素质教育。加强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的心智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教育;促進;心智和谐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并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等重要的教育理念,这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曾说:“美是一步到位的道德。”深刻揭示了艺术教育强大的育人功能。可以说艺术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素质教育。马坝中学作为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切实开展艺术教育,通过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活动、艺术校本课程开发、艺术氛围营造、艺术社团活动、艺术特长生培养等这些具体可行的艺术教育途径,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实践中,提升艺术的感知力,激发他们人生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以期让马坝中学的特色化艺术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艺术教育是思想品德的净化剂。艺术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净化剂。农村普通中学大多数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因长期受家庭因素或社会不良因素等影响,造成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机和兴趣;有的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承受学习压力,缺少意志,感到读书辛苦,枯燥乏味。他们不仅学习吃力,习惯不好,成绩差,更多表现在品质的缺失和人格的不健全上,所以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常常表现为“自闭、自卑”,要让他们变得“自主、自强”,应首先从育德入手,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艺术教育是德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要让学生不良习惯和品性得到纠正和转化,就不能干巴巴地说教,,艺术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方式,它不是强迫的,是一种渐进式的,它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通过艺术教育而开展道德人格教育,让学生在艺术的陶冶中,认识人生、净化心灵、升华精神,这样避免了说教,使思想教育更加灵动、愉悦。

当前,艺术教育常常会出现两个方向的偏差。一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学校往往重智轻德,重文轻艺,艺术教学沦为副科中的副科,教学计划得不到有效执行,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二是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等,这些都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艺术教育则是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是个性发展的塑化剂。塑化剂,一般也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艺术教育在培养记忆、观察、欣赏、创新等能力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目标明确、聚精会神、坚持不懈等各种精神品格,所以,艺术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形成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稳定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艺术教育不断滋养精神、涵育人性、圆融生命,就像人性品格形成的增塑剂,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个性。这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艺术教育的主方向。艺术教育在个性的培育方面,可以弥补其它学科教育的不足。艺术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成为生命的主宰,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教育的功能决定了个性的发展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它不是自发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均有其缺点和特长,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马克思就清醒地认识到“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因此,“作为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一切艺术的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艺术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个人艺术品质,更是为了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塑造健康人格,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艺术教育着重于人的心灵的培育,它能使人成为独立的、自由的与审美的人,进而成为身心合一的完整的人,最终成为真正的、有个性的人。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至少拥有一种艺术兴趣或特长,借以培养美的品德,塑造个性独立的人,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应然之举。

艺术教育是心智和谐的催化剂。艺术是一种促使人的身心和谐的审美教育,是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共同发展的理想教育。在学校教育当中,德育主要培养人的道德意志的能力,提高人的道德情操;智育主要培养人的逻辑能力,开发人的智能;美育对于培养高尚情操、陶冶人的心灵,使人的情感理性化,塑造完美的审美心理结构有着特殊的功效。可见艺术教育能使人的知、意、情等多种心理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培养出道德情操高尚,个性和谐,心理结构完善等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情感的教育、非功利的教育,有助于提升人的心理调适能力。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调适能力差,净化能力弱等问题。艺术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作用。艺术让人们得到精神的满足,对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对人们创造力、想象力的开拓,对人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的挖掘,具有非一般的影响力。

“应试教育”常被认为是一种功利性的程式化的教育,大大的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很难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情感教育,它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想象力。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艺术活动鼓励奇思异想,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

学校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的教研和普及工作,在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形成以艺术素养教育为主专业艺术教育为辅的艺术教育教学体系。遵循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采取多样措施,确保艺术教育的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在艺术教育上的不懈探索,我校已逐步把握了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基本策略,加强艺术教育,努力培养德艺双馨、心智两健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席勒:《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5]陆明德主编、姚荣荣副主编:《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6]陈治海:《初中教师之友-音乐卷》,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
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于舞蹈艺术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思考
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