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09-10钟春兰
钟春兰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新时期背景下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积极灵活地运用翻转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转变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还能够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概念和特征,详细阐述了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以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也迎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以自身为中心,一味地向学生灌溉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会引起学生的疲倦心理,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运用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将抽象的知识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表现出来,还能够持续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使得整堂课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的含义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新对课内外的时间进行调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提前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或视频,对之后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初步把握。然后在实际的课堂上,能够和学生之间展开交流,针对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出,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自主探究模式,共同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还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发展机会,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将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最终深化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效率,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实效性。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小学数学的传统课堂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常常需要对整个课堂和学生进行掌控。而应用翻转课堂之后,教师就由引导者转变成为了学生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有效地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上,学生可以对具体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选择,还能够自动控制相关方面,使得整个翻转课堂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
(三)分配时间
翻转课堂的开展能够对教学时间进行重新分配,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时间,不仅使得教学时间得到有效的延长,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交互性,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成效得到保障。
三、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精心制作课件,明确教学任务
小学数学包含了很多基础内容以及一些逻辑性概念,这些知识大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在以往传统的小学课堂上,教师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且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整个过程的知识容量也不够多。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首先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深入挖掘其潜在的价值,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整合教学资源,然后有针对性的结合重难点制作相关的课件或者视频。其次,在每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将课件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对于教材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标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视频中首先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你们见到了哪些东西是三角形?学生就会以此联想到三角尺、三明治、粽子等等。然后随着课件的播放,为学生阐述三角形的概念、特点、底与高等重要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视频为学生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四边形的稳定性。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再提出适当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答案,以保证课前预习的实效性。如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或者是仍然在个别地方存在疑惑,那么还可以通过线上求助同学和教师,让其为自己讲解。教师通过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验,针对学生的薄弱点逐一进行讲解,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保证其质量和时长,基于小学生的特殊生长规律,积极寻找学生学习的最佳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播放、暂停等,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最大便利。
(二)深入合作探究,提升综合能力
翻转课堂的主旨还意味着课堂教学要以在线教育资源和教学视频为主,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位置,以一个引导者、旁观者的身份,保证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单一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為了让小学生灵活的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多样化问题,教师还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还可以将学生根据实际发展水平,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还要将具体的教学目标细化,将教学任务安排到每位学生身上,并融入到不同层次的探究问题之中。以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最终能够正确地解答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中,教师要首先运用视频为学生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绘制应该注意的内容等。在课堂教学开始后,再邀请各个小组的学生观看统计图的各个制作步骤。当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向小组提出问题:“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你认为折线统计图、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哪个能够更加清晰的反应数据?为什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探讨,以此来帮助学生再次复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持续增强学生的体验,理解折线统计图能够十分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以及变化情况。最后由教师出示相关数据,在小组内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学生能够最先做出正确的折线统计图。
(三)注重评价反思,加强知识巩固
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结束,教师还应该在每节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根据教学反馈以及自身的不足,及时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性。同时,对小学生来说,基于遗忘时间的规律,教师还要不断帮助其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才能够达到一个长期记忆的效果,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持续优化教学质量。利用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梳理重难点知识,在脑海中构建一系列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解题技能。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还存在的不足,并立足于不同层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促使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持续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相交》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交流,或者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总结。如“你认为本节课的知识是否具有难度?”“你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你是否能够自主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需要进行哪方面的优化?”等。通过这种方式,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进而在后续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改进,以持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改进,充分了解翻转课堂的本质和优势,并借助其丰富多样化的内容,以促使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边红梅.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144-145.
[2]司瑞芳.翻转课堂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9(16):57.
[3]陈宗久.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微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9(16):22-23.
[4]丹正道吉.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