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融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2019-09-10陈炯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3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生活素材社会实践

陈炯思

【摘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不断探索研究,要勇于创新,要结合实际,实现课堂内容和课外实践相融合,所学知识与学生亲身体验有机相融合。

【关键词】生活素材;学生主体;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我国道德法治文明建设,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促进小学生文明素质养成的一门课程。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与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在教学中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意志,促进学生构建有道德的、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从而达到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

一、教材内容与生活素材相融合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真正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家的一席话,辩证地阐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与生活贴得很近,图文并茂,以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生活为内容核心,回归了儿童的生活,教材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符合儿童需要,有文章、故事、知识窗、相关链接和小贴士等栏目,使学生能容易进入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多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讨论文中的问题,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接受知识快,道理也明白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不均衡,各地方文化环境、生活方式有明显差距。我在备课时根据本地区的生活习惯,本地区的地方特点对教材内容做一些合理的增加和删减,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儿童的实际。例如,在教学《说说我们的学校》这篇文章时,我用自己学校的图片代替了教材中的图片,同时还播放学校的小视频,随后引导学生围绕“我的学校有XXX”进行说说,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更快熟悉校园,喜欢上自己的学校。再如,在教学《“119”的警示》时,我增加了使用灭火器这个内容,教会学生使用灭火器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使用灭火器,从而使学生掌握了更多消防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二、学习目标与学生主体相融合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一节课的归宿,更是一节课的灵魂与方向。学习目标是要求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备课时,我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认真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把握好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例如,在设计教学《平安出行》时,我收集了同学们上下学的交通情况,分析同学们对交通知识的认知程度,结合校园周边的道路情况,我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认识斑马线和红绿灯,按斑马线和红绿灯的指引安全出行,二是自查自己和家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自觉改掉不文明的行为。这样把学习目标与学生主体巧妙融合,开发更有效的资源,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与德育活动相融合

涂尔干曾指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他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儿童生活的构建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以外的时间,家庭和社会的空间,才是儿童生活的辽阔天空,因此,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課堂教学为引导,结合班级学校的实际与德育活动紧密融合起来,让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活动良性互动,从而达到全方位进行道德学习,让道德学习渗透在儿童成长的每时每刻。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学生了解到法律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应随时随地遵守,于是我便把课堂教学与“预防校园欺凌,建设和谐校园”这一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校园欺凌的形式,了解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心理,使同学们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法律是不允许的,让同学们行动起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预防校园欺凌的事件发生。再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119”的警示》时,我把“11月消防安全活动月”这个活动,以课堂教学与演练活动紧密的融合,通过宣传、观看视频、案例分析,进行防灾避险教育,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一次火灾逃生演练活动,让学生亲历虚拟火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与心情,感受与收获,从而增长避险知识,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

四、练习作业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道德与法治》的练习作业不仅是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儿童运用知识体验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扩展儿童的知识面,延伸课本的内容,让学生更全面,更具体扩展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例如,学习完《变废为宝有妙招》这篇文章后,课文安排的练习是为自己的班级或家庭想一个垃圾分类的妙招,这是落实学习目标的一个练习。为了扩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后与父母合作,将废旧物品再利用,自主设计,制作出废旧再利用的一个创意作品。班级里“变废为宝创意展览”活动时,学生们的作品样式新颖,内容丰富,创意十足,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环护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的结果,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社会实践,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从小事、从身边抓起,随时随地,每时每刻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适时开展活动,不断促进学生文明守纪、安全成长,以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俞琳.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9(03):100-101.

[2]许冬梅.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34.

[3]夏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36):31.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生活素材社会实践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爱国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