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教育”系统下“生长德育”的探索
2019-09-10潘国洪杨海军
潘国洪 杨海军
一、基于“生态教育”系统下“生长德育”的内涵
“生态教育”是渔沙坦小学以立足地域特色、遵循教育规律,提炼出的学校办学思想,是以和谐可持续的原理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的教育,是以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即师生的生命成长为目标,运用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原理,让教育回归本真,尊重生态系统的自主性、创造性、多元性、规律性特征,营造适合师生成长的生态环境,构建适应师生发展的平台,达成教育教学协调一致的生态平衡状态,促进师生关爱自然、热爱生命、学会共处、和谐发展,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全面素养,呈现精彩的生命个性。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如下的“生态教育”实践体系:(见下流程图)
渔沙坦小学的德育工作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渔沙坦小学的德育策略——“生长德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生态的规律性,逐步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在德育活动中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培养德才兼备的“渔小精彩少年”。渔沙坦小学的“生长德育”体现了活动系列化,德育落实更系统;内容生活化,德育载体更鲜活;途径网络化,德育格局更立体的特点。
二、基于“生态教育”系统下“生长德育”的内容
渔沙坦小学基于“生态教育”系统下的“生长德育”是以“知、信、行”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原则,通过学习知识、形成观念、付诸行动的方式,德育主题、德育活动、德育评价等明确各年级学生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重点,以金字塔式习惯塑造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每个年级设定相应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在六年中能够体验完整的传统文化、生命、道德教育,提升每个学生的道德素养。其具体内容如表所示:(见下表)
三、基于“生态教育”系统下“生长德育”的探索
在规划好我校的“生长德育”的内容的基础上,学校积极探索“生长德育”的特色活动和评价内容,形成了我校的特色活动和独有的评价。
(一)探索“生长德育”的特色活动
学校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结合“生长德育”的内容,探索出如下的特色活动:一是足球与健全培养教育;二是“渔小”可食校园计划;三是垃圾分类公益活动。
1.足球与人格培养教育
足球是渔沙坦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一直以来,渔沙坦小学的竞技足球享誉市内、省内乃至全国。如何让校园足球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校园足球通过普及加竞技,发挥足球育人的功能?这是学校管理者和足球教师、教练员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1)目的
校园足球课程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指导,设计丰富有趣同时又具难度区分以及人格干预的足球活动内容来提高学生足球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水平。
(2)基本形式
①用《足球健全人格手册》记录足球队队员的人格情况,手册里有包括足球队队员的性格、责任感、意志力、品格、合作精神、学习力、足球行为规范、足球礼仪等人格指导及人格表现,详实记录足球队学生的人格表现情况。
②对足球队队员进行足球人格认知培训,明确学校对足球队学生在人格方面的要求,使学生行动有目标。
③做好足球队家长的沟通、协助工作,让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足球队学生人格培养的工作。
④每学期根据足球队人格培养的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奖励,用评价促进足球队员的行为养成和人格的培养。
2.“渔小”可食校园计划
可食校园计划的前身是潘尼斯之家基金会(Chez Panisse Foundation)于1995年在伯克利的马丁·路德·金中学建立的第一个可食校园项目,15年后更名为可食校园计划。该计划20多年来致力于示范与推广可食教育(Edible Education),将菜园和厨房视为可以和所有学科互动的“教室”。
(1)渔小“可食校园”计划:结合生态教育的办学特色,利用校园及周边生态环境优势,通过种植植物,如蔬菜,开展“可食校园”计划。
(2)目的
①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
②传播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③学习关于植物的知识,掌握种植技能。
④学会合作与分享。
(3)基本形式
①在校园或学校周边的空地上,开垦小块适宜学生耕种的菜园,每班负责一块区域。
②學生负责种植、护理栽种的蔬菜。
③开展关于栽种植物生长规律及特性的初步科学探究。
④参与者可分享收获的成果。
3.垃圾分类公益活动
生活垃圾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而垃圾分类是使资源循环再生的基础。从小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在活动中认识可回收的垃圾,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使“环保从娃娃抓起,从身边做起的”科学环保生活理念深入到每个孩子心中。
(1)目的
①培养环保意识。
②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与技能。
(2)基本形式
①将环保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让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
③开展环保知识竞赛。
(二)实施生长德育的评价
渔沙坦小学的“生长德育”评价采取“绿叶评价”与“校长特别奖”结合,相得益彰,旨在树立正确的育人方向与目标,既注重过程,体现了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
1.绿叶评价
为了让孩子在相对一致而又体系化的评价体系中生活和学习,有助于激发师生活力,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近年来,学校积极尝试“快乐记忆”学生评价体系,“绿叶”“红花”“硕果”逐渐风靡校园。它们分别代表自下而上三个等级的评价“代币”,积累到规定数量,初等级可进阶为上一等级,而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学习与生活用品作为奖励,学生可選择在任一阶段兑换相应礼品。评价体系极具生态内涵,凸显三大亮点。一是全员参与,过程评价。所有教师都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评估注重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同年级同科组的老师制定相对一致的评价要求,主要体现在课堂规则、作业完成、文明卫生、体艺等方面的奖惩措施等,这样既加强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氛围和学习环境。二是便于学生自我评价。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为了激励和引领。在相对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氛围中,学生更能清楚并自如运用评价体系衡量自己的言行,从而更自主学习。三是展现出个性化评价的独特魅力。学生只要在能力特长或意志品质方面有所进步与发展,便能得到肯定并作为晋级资本加以累积,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取成就感和进取动力。实践证明,这种完备的、系统的、有生命活力的评价体系,给予了每个孩子被关注的空间和时间,能够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进步与发展,较好地促进了校园生命个体互动互促,提升了个体发展的质量。
2.校长特别奖
为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在对学生的评价给予正面导向,对一学期以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奖励。主要的奖项和标准有:
(1)参赛获奖
学生参加由教育、政府行政部门主办(含市教育局委托广州市学生体育艺术教育协会、广州市科协、广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会、教育学会承办的)的各级各类比赛获广东省及以上(含省级)比赛个人前八名或三等奖、集体项目前8名或三等奖;广州市级(含市级)比赛个人前八名或二等奖、集体项目前六名(含第六名))或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或区级比赛规定项目的个人前四名(含第四名)或一等奖、集体项目前三名(含第三名)或一等奖。
(2)获得荣誉(称号)
学生获得由区级以上(含区级)教育(政府)行政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
(3)期末测试成绩
学生在期末测试中获得各年级获得优异成绩。
(4)优秀少先队干部
少先队大队部评选出优秀少先队干部共10名。
(5)绿叶评价考核
获得每学期各班绿叶评价前三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