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松针蚧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19-09-10杨宏波
杨宏波
摘 要:中华松针蚧是当前为害松属植物的主要虫害物种之一,对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松属植物的生长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尽快做到安全有效的防治,减少其对松属植物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就中华松针蚧的虫龄以及防治区域特点,采用适宜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中华松针蚧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华松针蚧;综合;防治技术
中华松针蚧,又称中华松梢蚧,为同翅目、珠蚧科、松梢蚧属。经统计,在国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河南、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区,以为害油松、马尾松、黑松等松属植物为主,具有虫体小、数量多、繁殖快等特点[1]。近年来,我国较多地区大面积出现中华松针蚧的暴发为害现象,对我国绝大多数松属植物的生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尽快对中华松针蚧进行安全有效的防治,对我国松属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物理防治
1.1 摘茧
采用摘茧方式进行中华松针蚧的防治,具有安全、直接的特点,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服务于连续的综合防治。该方法仅适用于成虫羽化前,因为在中华松针蚧结茧期间采用喷雾或熏蒸方式均得不到较好的效果,而通过人工摘茧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成效,但由于中华松针蚧的结茧期较短,人们不好掌控,且松属植物树干较高,人工只能对较低的植株进行摘茧,所以人工操作效率较低。
1.2 人工捕捉
人工捕捉防治,主要针对中华松针蚧刚刚孵化后为幼虫的时期,因为该时期的幼虫处于休眠期,其活动能力较弱,而且该时节一般为农民的农闲时节。经过人工捕捉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小中华松针蚧的为害程度,虽然相对费工费力,但可以有效弥补喷雾或烟熏防治的漏洞,同时也可弥补喷雾或烟熏对零散树木和高山山顶树木防治效率较低区域树木的不足[2]。
2 化学防治
2.1 地下喷洒杀虫剂
该化学防治方法主要针对中华松针蚧的若虫期,防治杀虫率可高达95%,防治有效时间可高达6个月左右,可覆盖高山山顶、零散树木等防治面积较小的区域。该方法可在树基部土壤喷洒50%辛硫磷1 500倍液、25%喹硫磷乳剂1%药液或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在树下喷洒50%氧化乐果乳油0.4%~0.5%药液,依据树干大小进行用药,一般以1 cm树径用药2~3 mL为宜,依次累加。还可在树基配合灌水喷洒呋喃丹或涕灭威,同样依据树干大小进行用药,一般以1 cm树径用药1.5 g为宜,依次累加。
2.2 烟熏防治法
该化学防治方法主要针对中华松针蚧的孵化期,具有防治效率高、防治速度快、防治工时省、便于高树防治的特点,其对幼虫的防治杀虫率可达80%,但该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时限性,一般适宜在6月下旬至7月进行,因为该时期的幼虫抗药能力较弱。在使用该方法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操作人员的防护防备。该方法一般选用林丹或马烟剂,具有烟熏浓度大、刺激性强的特点,在傍晚时间,且无风的天气熏蒸效果为好,一般以15~20 m为间隔布置药点为宜,在地形复杂或沟谷地区相对增加布点即可。目前,研究發现利用焚烧马桑枝叶烟熏中华松针蚧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作用原理是在中华松针蚧成虫交配期,在松林内进行烟熏形成毒烟毒物对其进行熏杀,干扰交配,减少产卵数量。该方法需选择无风或风力较小的天气,且在7:00~9:00 PM进行烟熏效果最好。在使用该方法进行防治时,必须要在防火期以后进行。
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为害病虫的天敌,进行自然控制虫害的作用,可采用迁捕昆虫或人工释放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该方法具有经济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优点。中华松针蚧的天敌有松蚧瘿蚊、大草蛉和瓢虫,其中瓢虫主要有红点唇瓢虫、红媛瓢虫和异色瓢虫3种,这些天敌对防治中华松针蚧种群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研究学者发现,通过喷洒马桑碱溶液,对防治中华松针蚧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马桑碱溶液为马桑叶的提取液,其作用原理为在中华松针蚧若虫和幼虫活动频繁期,通过喷洒马桑碱水溶液,使其吸入溶液中毒而死,减少羽化成蛹数量。该方法需要选择在晴朗的天气进行,且在6:00~8:00 AM进行喷洒效果最佳,同时操作人员要佩戴防毒面具,注重自我防毒防护。但目前该方法处于小面积试验中,对于最佳的马桑碱溶液浓度的确定和干生物碱的提取仍处于摸索阶段。
4 其他防治
4.1 加强植物病虫害检疫
人为传播是中华松针蚧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且可以远距离传播。因此,在植物转运以及人员参与植物防治等工作时要注重消毒工作,以防止中华松针蚧的人为传播;同时也要加强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防止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转运到无病虫害的区域,从而导致病虫害的传播。
4.2 营林技术防治方法
做好营林技术防治需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在植树造林时要合理密植,增加树林的通风透光性,抑制中华松针蚧的繁殖;二是适当建造混交林,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树木的抗病抗虫能力;三是减少人为破坏,保持树木的多样性结构,既可有效提高树木的抗逆性,又可形成中华松针蚧天敌的栖息地,达到防治的效果。
参考文献:
[ 1 ] 林学义,刘江林.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9(18):144-146,119.
[ 2 ] 周琪.油松中华松针蚧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6(4):108-109.
[ 3 ] 冀兴林.松针蚧的危害与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8):30.
(收稿日期: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