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暨市河湖滨水植物生态改造探究

2019-09-10孙国政

种子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河湖

孙国政

摘   要:通过对诸暨市滨水区景观现状进行分析,综合各类可利用植物资源,将净化水质、驳岸改造以及植物配置理念融入到景观建设当中,为今后河岸水利项目的植物景观栽培及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湖;滨水植物;生态改造

随着新时期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项目增多,环境恶化、河湖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屡见不鲜,河流生态治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迫在眉睫,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诸暨市实际河湖滨水植物现状、资源分布及驳岸建设进行探究,为水生态环境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诸暨市滨水区景观现状

诸暨市地处浙江东部偏北,会稽山脉与龙门山脉之间,钱塘江支流浦阳江流域中段,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9月,受高空切变线与地面静止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会出现连绵阴雨天,期间降水总量可占全年的45%左右,常易发生洪涝灾害。境内有两大水系,即壶源江水系与浦阳江水系,壶源江水系境内流程7 km,流域面积105 km2;浦阳江水系境内干流长66.1 km,流域面积2 194.8 km2。

滨水区可开发利用的植物指的是对水利景观调节、无水利安全隐患和危害的,能有效利用滨水区的空间资源,提升其生态和游憩价值的适合滨水区生境的植物种类。暂定滨水区可开发利用植物种类31种,隶属19科,其中草本植物19种、灌木植物2种、水生植物10种。

2   可利用开发滨水区植物资源分布

2.1   可利用草本植物

①蓼子草:植株低矮,叶片形态优雅,颜色翠绿,适合大面积种植,有很强的覆盖效果,花浅紫色,能够形成很好的点缀效果;②紫花地丁:植株低矮,生长整齐,株丛紧密,观赏性高、适应性强,有自播能力,可大面积群植;③半边莲:姿态轻盈,花型优美,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地被;④结缕草:地下茎盘根错节,十分发达,植株叶片密集、覆被性较好,实际工程中常用于护坡、护堤,因此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⑤狗牙根:根茎蔓延力很强,广铺地面,为良好的固堤保土植物,常用于铺建草坪。

2.2   可利用木本植物

①马棘:豆科植物,根系生有根瘤,可以固氮,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可用在常水位以上;②胡枝子:枝叶茂盛和根系发达,用在常水位以上,可有效地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并且能改善土壤結构、减轻地表径流。

2.3   可利用水生植物

①石菖蒲:常绿而具光泽,性强健,能适应湿润,特别是较阴的条件,宜在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也可种植于水边,根系有很强的固土作用。②少花象耳草:叶片翠绿,花朵娇小可爱,可作为水生观赏植物。③水烛:沼泽、沟渠常见,当水体干枯时可生于湿地及地表龟裂环境中,是中国传统的水景花卉,用于美化水面和湿地。④香蒲:叶绿穗奇,现代建筑施工中常用于点缀园林水池、湖畔,协同构建水景背景使用,也可栽种于盆栽之中,点缀庭院。香蒲多生长在潮湿环境下,且都是成丛、成片生长,生长特点适宜作植物配景材料,能够在水体景观栽培中发挥优势。⑤花叶芦竹:常大片生长形成芦苇荡,主要用于水景园林背景材料,也可点缀于桥、亭、榭四周,还可盆栽用于庭院观赏。茎干高大挺拔,形状似竹。早春叶色黄白条纹相间,后增加绿色条纹,盛夏新生叶则为绿色。花序也可用作切花。

3   水生态改造治理理念

3.1   尊重水环境,保护水资源

水环境是经过长期自然演化以及地壳运动作用共同形成的自然景观,水环境中各类生物体相互适应生长而形成的结果。例如,天然形成的溪流,大自然造就的曲折、起伏等特征看上去令人心旷神怡,为水生植物、动物以及各类物质交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池塘不仅起到观赏装点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防洪缓冲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周边小气候,丰富动植物种类,补充地下水,净化水质与空气环境。

3.2   防治污染,维护水资源安全

大量使用和开发水体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水质与有机系统的破坏,如不限量使用杀虫剂、农作物化肥以及肆意处理生活垃圾和工厂排放污水,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水质变差、农作物歉收等现象将由人类所承受,这对于人类自身以及后代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进行水生态修复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人们适当地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环保意识,普及推广农业、工业以及生活污水处理措施,设立专项整治小组进行监督,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水环境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修复和治疗受损水质。

3.3   提高水土保持,采取植被护坡

现阶段,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业和土地资源的开发速度与力度也在增加,过度地开发利用导致了部分土壤功能退化、水土保持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出发点。所以,这就告诫人们在进行城镇化改造过程中,应当合理开发有限资源,结合生态防洪技术理念,加强土壤固结强度,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因地制宜地使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保护植被坡地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肥利用率。

4   诸暨市河湖滨水植物生态改造规划

4.1   滨水植物景观栽培改造措施

滨水植物配置要根据滨水水位情况来确定。按照喜水性植物的适水环境,可以分为深水区、中水区及浅水区3种,通常深水区离岸边较远,渐至岸边分别为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挺水植物及浮叶植物常以30~100 cm为宜,沼生、湿生植物种类只需5~30 cm。按照滨水区水位变化,可以分为以下4个段区:河道常水位以下(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河道常水位至洪水位(近水岸植物、远水岸植物)、滨水洪水位至堤顶以及背水坡的河滩和沙洲[1]。

(1)对于常水位线以下区域,水流平缓的地方应多种植沉水、浮水、挺水等水生植物,采用混合种植和块状种植相结合的方式,为水生动物提供栖食和活动场所。沉水植物用于打造水下森林,与挺水植物一起构成层次分明的立体景观效果。

(2)常水位至洪水位区域,是滨水植物景观规划的重点,区域内植物群落功能有固堤、水土保持和美化堤岸作用,下部以湿生植物为主,上部规划以中生但能耐短时间水淹的植物。由于该区域在汛期时常会被淹没,在作植物配置时要考虑近水岸植物是否具有较强的耐淹性。

(3)洪水位以上是滨水绿地的亮点,是亲水景观空间营造的主要区段,起着居高临下的控制作用。群落的构建应选择以当地能自然形成片林景观的树种为主,物种应丰富多彩,适当增加常绿植物比例,常绿植物总量可达50%~60%[2]。

4.2   河道水质净化整治

设置湿塘和雨水湿地净化区,当雨水较大时,雨水从采用透水路面路线到雨水灌溉的方式,溢流到湿地花园中,再通过小型集雨水净化生态水库,渗入地下水储存并覆盖梯田植物,吸收水中富氧成分和杂质,同时利用差异,将过滤后的水逐级排入河中。沿海岸线设置草坡,进入水体处放置生态岩石隔离悬浮颗粒,建设生态浮岛,进一步过滤、净化水体,同时减缓水流。

4.3   合理改造河道驳岸

河道縱断面设计:在结合景观要求,保证河道正常泄洪能力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工程设施的建设,降低防护工程的强度,河道管理应与现有的河道和河道特性保持一致,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流量和断面形状,充分利用主河道蜿蜒低水位的特点,使主河道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地形,填筑并开挖一条较宽的河道,应呈曲线形,恢复自然曲流状态。在保持直线时,适当增加分散的岩石,种植水生植被,模糊岸线,保护边坡,减少水流的影响。

综上所述,滨水植物生态改造,不仅能够改善河道水质,修复河道驳岸线,提高生物多样性,与周围景色相协调,而且还具有景观观赏价值,起到水生态环境修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张东强,李海燕. 滨水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 2 ] 蔡眉,甘德欣.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绿道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4(12).

(收稿日期:2019-07-05)

猜你喜欢

河湖
枣庄市中: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
水清岸绿生态美
邯郸在全市范围内招募“民间河长”
安徽六安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径
全力打赢打好河湖管护攻坚战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的做法经验与政策建议
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价将有标可依
关于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再思考
新时代河湖保护与修复治理的新思路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