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2019-09-10方爱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9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高职院校

方爱莲

摘要:精品课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以期为高职院校尤其是云南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推广提供思路。

关键词:校级精品课程;大學语文;高职院校;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精品课程最早源于英国开放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发起开放课程运动(Open Courseware,即OCW),向社会公布其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部课程(约1800门),供全世界免费试用。随后,日本、法国、英国等各高校、国际教育组织纷纷效仿,并以各种形式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方面展开实践探索。2005年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大学、国际研究机构和基金会组成开放教育资源共享联盟致力于开展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运动,推行实践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独立开发实施自己的开发课程;二是成立开放课程写作或联盟,共建共享开放课程;三是翻译已发布的开放资源,并进行教学应用。随着合作的扩大与深入,一流高校纷纷开放本校公开课程,并在2010年出现了网络公开课程涌现的巅峰。浙江大学教授杨青博士认为“海外名校开放课风靡网络的原因在于它颠覆国内大学生所习惯的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我国是2003年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计划在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并利用现代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拉开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序幕。迄今为止,教育部已评选出数千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内容覆盖理、工、农、医等33 个一级学科,并向所有高校乃至全社会免费开放,对于我国教育发展和资源共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中针对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学科。开设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与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几乎同步。在当时大学语文是所有高等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由于基本上都在大学一年级开课。故而1942年被正式命名为“大一国文”。解放后“国文”改为“语文”。所以才有“大学语文”之称。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及成人自考考试。都要求选修这门课程,“大学语文”迎来了繁荣期。但在现实中,“大学语文”却地位尴尬。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尤其不被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目标定位,重技能已经成为一种无言时尚,作为可有可无的“大学语文”受到新形势新变化的严重冲击与挑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种种尴尬局面。对“无前途”“大学语文”课程的研究与专业技能课程相比则就无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2003年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以来,全国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极大的推动了“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济南职业学院、广西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学院等高职院校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在“大学语文”精品网络资源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本课题开展提供了借鉴。笔者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利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站资源库,以2003年1月至2018年9月为时间节点,以“大学语文”为主题检索到的条目为8,972条,高职高专“大学语文”为主题检索条目为87条。以“云南精品课程”为主题检索到的条目为230条,有云南大学刘鸿武教授的《人文科学概论》,云南师范大学骆小所教授的《语言学概论》、刘竹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云南民族大学的张立新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绍玺教授的《现代文学史》等相关课程。对“云南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检索到28条,“云南大学语文”及相关课程条目则凤毛麟角,“云南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条目”为零。这说明云南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采用选修或其他形式开设,大体出现这样的情形:以“应用文写作”形式开设或直接取消给专业课让路,因而出现全国109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仅有9所学校在建“大学语文”精品课程,这与课程本身的重要性程度不吻合。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创建于1934年,从可证的1942年开始,学校每个专业均开设“国文”课程并沿袭至今。可以说“国文”为学校85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2015年学校组建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仍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开设,开设时间为一年。课程总课时72课时,分两段进行,上半段按照文学发展史选取中外名家名篇进行讲解,这样开设相当于多数高职院校中选修课“文学鉴赏”,只是我校以小班开课而已,更能提高学习效果而已。下半段针对学生专业开设36学时“财经应用文写作”。在“大学语文”课程普遍尴尬的情况下开设此门课程对于学校来说压力很大。并且也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找到课程开设的充要条件。因此,笔者从精品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尝试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突破课程发展障碍,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精品课程,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

精品课程最初提出的内涵是“六个一”即一流课程设置、一流教

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课。并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示范课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同时基于网络、教学资源,让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免费开放。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学习选择、便捷学习方式、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大多数学者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申报程序、课程目标、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泸州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陈善珍教授在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对课程性质定位为“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课,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认为“高职大学语文是对传统大学语文的传承,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应用写作、口语交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核心”(2013)。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张静文则认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本位,注重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将大学语文课定义为专业基础课。”在精品课程中提倡“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对比,使大学语文课程更加适合高职院校的开设特点,更加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2008)。在精品课课程目标方面,晋中学院文学院王丽波老师(2011)认为“要在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进行文理渗透,优化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自我发展和开拓创新、适应社会的能力。”

纵观以上研究内容,全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都是围绕“六个一”进行,课程目标在于为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服务,是满足学生就业、适应岗位需要或者职业转化。课程性质认定方面则成多元态势,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并凸显“大学语文”的发展趋势。在对“大学语文”传统课程性质的传承方面,认定“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大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公共基础课,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学科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方面强调科学性,要求把语文能力、人文精神、职业素养(能力)三者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平顶山职业做技术学院就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以语文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重人文精神建树,重职业素养形成”。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则认为“大学语文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以职业实践技能为根本。以任务为驱动,以項目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来引导学生掌握职业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济南职业学院认为“大学语文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语文能力培养,重思维能力训练,重职业素质引导,重人文精神建树。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全日制公办财经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8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以会计为龙头、金融、物流、电商、计算机为一体的高职院校,学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共同育人,注重“有职业道德、有健全人格、有文化素养、有职业技能、有发展能力”的办学特色。“大学语文”在于服务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课程定位为: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开发性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素质基础课程。作用在于提升语文素养、增强职业素质、建构人文精神。基于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发展历史和人才培养模式,本课题致力于汲取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优点,结合我校乃至我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精品课建设的实际,围绕精品课建设“六个一”的指导方针,对现有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框架设计、课程评价、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判,探索“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发展趋势,探索更加适合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特点,更加适合高职学生实际需要的“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中的育人功能,提升教学效果,为推广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创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罗素.教育论[M].靳建国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8.

[2]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探索:中国台湾经验与启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4](英)John Eliott.课堂实验--迎接社会变革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美)沃尔特·范伯格.学校与社会(第四版)[M].李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03):16-18.

[7]姜本红.关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07):113-114.

[8]邱丽梅.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03):92-94.

[9]韦星.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28-130.

[10]孙宗美。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18(01):16-20.

[11]陈京培 张廷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2(5):17-18.

[12]张静文.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探索[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1):84-86.

[13]赵伟 孟庆勇 肖斌 王琳.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大经贸,2006(6).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高职院校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