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前教育创新实施案例
2019-09-10王凤利
王凤利——幸福源动力教育体系创始人,Dic国际合作项目学期组负责人,国家十一五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潜能教育研究组研究员。北师大学前教育博士,澳大利亚巴拉瑞特MBA硕士。广东省文化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会长,被权威机构评选为”全国家庭教育专家”十大领袖。
幸福源动力理论解读——教育的本质是爱与幸福
在开展近二十年的DIC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就是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们身边,不定时发生一些未成年人跳楼自杀或打架、致人死亡等新闻,这样的事件给社会和未成年人家庭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在这个社会,教育已经普及了,为什么还一直出现这样的事件,而且问题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如何使这种现象减少或不再发生?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做了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从幼儿成长的底层架构,也就是就从家庭、幼儿园、社会这三个维度成长环境谈谈教育本质的话题。
首先,从一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说起。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猴子妈妈。一个用铁丝制成,一个用绒布制成。实验者在“铁丝妈妈”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绒布妈妈”是一个柔软、温暖的“母亲”,铁丝妈妈则是一个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刚开始,小猴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围着“铁丝妈妈”,但没过几天,婴猴变得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妈妈”那里喝几口奶水,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妈妈”呆在一起;当婴猴遇到不熟悉的物体,会跑到“绒布妈妈”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妈妈”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哈洛的实验证明了: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是爱最重要的元素。
哈洛接着把在“代母养育实验”中养大的猴子放到猴群中,发现他们不能和其它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通过人类强制行为而生育的母猴也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甚至杀死自己的后代。
從恒河猴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有爱、互动的生活环境,恒河猴会得到健全的成长和发展。作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和人类有非常多的相似性。人类亦是如此。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都有其心理成长的规律。不同的个体在各个阶段被满足的情况不一,也就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个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同性格。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能量发展及心理需要是不一样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环境给了孩子足够的爱,那么孩子自然会有原始的生命能量去探究去学习,如果周围环境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心理能量,那么孩子就会在一生中去寻找,孩子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生命力。
幸福源动力是指:“一个人婴幼时期通过充满爱的情感滋养所获得的一种心理资本与心理能量。”只要孩子拥有了幸福的源动力,孩子将来不管面临什么样的生活,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孩子都可以用自己强大的心理能量,不断前进去创造一个快乐幸福的生活。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起伏,帮助孩子创造想要的生活,关键不是避开困难,而是教会孩子用什么样的状态去面对未知。拥有了幸福的源动力,孩子就会准备好面对生活的一切问题,没有什么能令孩子害怕,没有问题是不可解决的,每一次经历都能使得孩子更强大,也能不断地复原孩子的梦想和目标。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拥有幸福的人生状态。
社会生态学将人类发展划分为“PCS”系统:个人系统(personal system)、社区系统(community system)、社会系统(society system)。个人系统是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看似单个的个人,这里具体可看作指婴幼儿本人。社区系统是指个人直接接触到的中小规模群体,包括家庭、幼儿园和生活社区。社会系统则是指比社区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综合系统,包括文化、习俗、制度和机构。依据这个系统,我们构建了婴幼儿发展的幸福源动力能量环。
幸福源动力理论强调,婴儿的品格、性情以及做事习惯、思想素质等都是在幼年时期与周围环境的“碰撞”中逐步建立的。从幸福源动力能量环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婴幼儿是系统的起点,也是最关键的主体,越是靠近婴幼儿的系统,对婴幼儿的影响越为重要。
父母和“家族系统”是影响幼儿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家庭人员的教育理念、物质以及生活状况、思维以及行为模式、对待事物的喜好等是影响幼儿心理成长。在婴幼儿时期情感的满足至关重要,它是形成儿童内在心理能量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链接是幼儿的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家庭教育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家庭教育环境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和伴随着幼儿的一生。也就是说,父母及家族系统决定了人类是否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成人。如果他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的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与更大的社会结合。父母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从而建立一个具有爱的“家庭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流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孩子有了安全感和幸福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善良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个人系统也会受到社会环境中与之互动的社会系统的重大的影响。社会系统中的公共价值观和机构系统决定着人们可以得到的或需要的资源及服务。例如,如果某一机构系统和社会公共机构的价值观反对向某人提供一项资源,那么,个人就不可能被提供那项资源,婴幼儿也不可能获得该项发展的资源。婴儿的发展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他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无形接受到社会文化的塑造和限制,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正是这个道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容易塑造出正直勇敢、观念正确的人,反之,一个黑暗无序的社会则更容易塑造出思想偏激、性格极端的人。
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个人、社区、社会系统是相互影响的,婴幼儿因为还未形成较为固定的性格和心理模式,更容易收到社区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在个人、社区、社会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去进行婴幼儿的教育。在幸福源动力理论和社会学生态系统理论下,我们构建了幸福源动力教育体系,针对影响个人发展的社区系统,即父母、家族、幼儿园和社区进行“幸福教育”,着力为婴幼儿培养“爱和幸福”的成长环境。社会系统的改变对于我们单个个体来说非常艰难,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自我约束和积极呼吁去影响整个社会。当每个人都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去规诫自己,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那么社会环境也会慢慢地变得美好。
无论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而言,教育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收获爱,过幸福快乐的生活。教育的本质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唤醒孩子这个生命本自具足的无限的爱与幸福,获得心灵的成长,向着性善,绽放生命的精彩和魅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孩子的爱获得满足,快乐在得到重视和保护的同时,在鼓励和赏识的同时,孩子必须要经历挫折的磨练,经受规则和纪律的约束,孩子犯错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批评和适度的惩戒,使他们体会到挫折感,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学会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让自己幸福快乐的生活,帮助更多的人幸福快乐的生活。
DIC国际教育希望不仅能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帮助幼儿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完成儿童早年的教育,造福千万家庭,让更多的人因DIC幸福力而更加的幸福!愿我们一道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