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文体意识培养初探

2019-09-10张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文采说明文高考作文

张统

摘 要:经过多次的高考改革,我们的高考作文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深入体现了高考文体的人文关怀,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收效甚微。学生在高考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分不清文章体裁,文体不符合题目规范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对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掣肘作用。这种情况提醒我们:树立清醒的文体意识,加强文体知识教学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写作归根到底是要锻炼学生善于运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能力,让学生用丰富的文字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高中生的写作水平往往还不是很高,不同的文体便于表达不同的事物,如记叙文记事物的形状、情景,叙述文叙事物变化的过程,说明文说明事物和事理。因此对文体的明确分类可以让学生寻找更好的载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学生通过针对不同文体的专项训练可以更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分类的文体训练才显得至关重要。

一、以标准为基,强化日常训练

经过几十年对于文体评分标准的摸索,我国高考文体评分标准已经形成了以基础和发展二个重点评分的体系。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更加注重考查考生针对不同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各种文体作文内容的深刻性和对于不同文体材料运用的丰富性。因此要以此为基础进行分项训练,必然会让学生有效提高文体意识。

高考写作要求及判定标准: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经过不断的探索,我们发现只由命题人制定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加强训练,才能真正让学生教师清醒地意识到文体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规范。

文体问题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不同文体对应不同表达方式。训练学生对于文体的有效把握,首要在于让学生把握文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五种表达方式在这三种基本文体的基础知识。面对不同的写作内容,到底是需要抒发情感,还是要说明事理,抑或要形象描写事物,这都要求学生把握好写作的形式。之后我们就要帮助学生明确不同文体所要描写的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课本或课外读物上的众多文章,让学生找出不同文本所对应的典型词语和句子,不断积累,大胆写作,在潜移默化间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所需的基本词汇,为学生能够顺畅表达奠定基础。

当然我们也需要灵活把握,不断在形式和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并不是在走文体木版画的老路,而是要充分发挥文体在帮助学生培养写作能力上所起到的作用。要让学生大胆放飞才智,在每一种问题上展现千变万化的才思,让文体成为升华文章思想的不可或缺的载体进而使作文最终达到一种“法而无法”的境界。这样就正好在强调文体意识的同时达到了“文体自选”和“文体不限”追求的效果。

二、以教材為纲,广泛收集素材

高考作文对于作文内容要求材料丰富、形象丰富、意境深远,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而我们目前的很多高中生课外阅读量微乎其微,如果胸中没有充足的素材,又怎能在下笔的是时候挥洒自如呢?我们要让学生勤阅读、多观察、常感悟。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库,根据文体来区分积累的素材,做到学习其他科目与作文科目同步。

如我们在学习《报仁安书》一课时,可以搜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等优秀人物和事迹,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可以积累廉颇知错能改和蔺相如大局为重、以和为贵的人物素材。同时还可以从地理、历史、政治课本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甚至可以从生活中出发,对生活中有意无意所看到的、听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纳。

当然,积累了素材我们还要善于运用。这其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分析,什么样的素材适合运用到什么样的文体,我们所收集的素材有优美语句、典型案例等,而这些素材的选择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文体知识的掌握。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素材在不同文体中运用的形式,这就要让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进行了解,以随机调整素材的语言风格。要培养学生一种灵活运用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对于素材进行精准分析,分析出其人物特性、阐明道理等,尽量做到一材多用、小材大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素材内化于心,将素材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紧密融合。

三、以语言为本,重视文采培养

文采对于一篇文章来说,起到的是画龙点睛、妙笔生花的作用,高考作文如果没有文采,即使对各种文体形式信手拈来,也难以打动阅卷老师,更别提得高分了。正如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读文采斐然之作,如饮醇酒,令人陶醉;读无文采之作,味同嚼蜡,难以下咽。”文采对于一篇文章的作用可见一斑了。

而关键问题在于,不同文章所需的文采有很大的不一样,好的议论文向来引经据典,气势磅礴,洋洋洒洒;好的说明文言简意赅,准确严谨;好的记叙文感人肺腑,读之潸然泪下……可是很多文章又需要灵活掌握,比如也有说明文生动有趣、妙趣横生;也有议论文扣人心弦,打动人心。作文是充分展现个人特点和魅力的过程,高考作文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内容新、形式新、有个性、有创新的文章。如果学生创作过于模板化,只能应付写出一些千人一面的文章,又如何能展现出作文教学的真谛?而如果我们能够将学生的性格特点调动起来,有效融入作文中来,对于高考作文拿高分将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文体的语言修辞训练,通过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不同文体的文采,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了高分的保证。还可以对学生基本的语言功底进行评价,通过交流引导他们流露真情、抒发胸臆,用自身真实的情感装扮作文。

培养学生文体意识要求我们抓住一切机会来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各类文体写作水平,以提高学生写作的整体能力。“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应为学生终身发展之需要考虑,学生写作培养原本路阻且艰,需要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德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鲍晗. 陈望道文章体制思想对培养高中生作文文体意识的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8(06):13.

[2]赵美琪.高考作文岂能淡化文体意识[J].亚太教育,2016(04):61.

[3]宋玉杰. 高考作文文体意识淡化成因调查及对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35):27.

猜你喜欢

文采说明文高考作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