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
2019-09-10张坤
张坤
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现结合本校实践,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现状剖析,探寻如何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目前,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状况。这样,一来班主任总揽大事小情,难免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二来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三来班主任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往往疲惫不堪,却又收效甚微。正因为如此,现代班级管理第一要务就是要优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让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
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班级学生集体应是一个“模拟社会”,每个学生应是“课堂社会”的主人,班级社会的“公民”。为此,班主任要树立起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真正使他们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和成熟,他们非常注重在管理中的自我参与度和成就感。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突破传统教育中“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营造一个利于学生成长,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环境,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并引导他们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勤奋拼搏精神。这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也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意愿的需求,更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细节转化,小组合作管理需双管齐下
要想实现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同,小组合作管理是实现学生从“被管”向“管”过渡的关键。首先,转换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学生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管理,使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的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其次,搭建自我管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需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一是建立班级核心力量。实践中,班主任可以采取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学生认为哪个职位适合自己,即可参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名单。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始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还需注意培养班干部群体的管理能力和民主意识,通过引导他们对学习、纪律等校园生活的理解、认识,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管理观念,树立远大理想,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班集体的热爱;指导他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听取同学的意见,形成正确的措施、方法,取得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响应和配合。二是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宜由4~6人组成。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意愿,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小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组内应设置小组长、记录员等若干。组内管理要以学生广泛参与为基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
小组目标让学生“明”,提前订立小组的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及各项具体工作的目标;小组计划让学生“订”,只有从小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班级和小组管理客观规律的计划,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蓝图”、行动的指南;组名、组训、组歌、组徽让学生“定”,这些作为小组的名片,需集中反映全体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评价标准让学生“议”,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讨论,以制定符合班级实际、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和对小组的奖惩办法;问题让学生“析”,及時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着力纠正错误;效果让学生“查”,检查的工作应由以往的班主任检查转为让学生自己查,使学生体会到在教育活动中实施计划的严肃性、责任感;总结让学生“做”,让做总结的过程成为每一个学生对班级、对自己的一个重新、全面、客观的认识过程和评价过程;活动形式让学生“选”,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让学生自己挑选他们喜闻乐见的管理形式,利用班会和其它集体活动,组织开展自选活动。
保驾护航,有关小组合作管理的补充思考
第一,做好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小组合作管理只是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一种形式、一个组成部分,一定要有它的约束性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指导机制与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首先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让评价标准入脑入心,特别要做好调皮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接受并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管理模式中来。其次要做好科任教师的协调工作,让广大任课教师树立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熟悉班级的评价标准,积极指导和配合小组的自主管理。再次要加强对各个小组长的培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效果怎样,小组长的素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老师一定要选好小组长,并对小组长的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指导其如何实行管理,也要指导其如何接受管理。
第二,强化反馈,加强指导管理。在各组自管期间,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锻炼,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工作。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班主任必须做好幕后参谋,要对各组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协调指导,及时召开班干会,让各任职同学反馈管理情况、工作成效及面临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指导,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对工作方法有创新的同学不管成功与否均要给予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对胆子小、没信心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和激励;对个别渎职的同学则要进行批评,让其承担管理工作失职的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三,建立健全奖励促进的长效机制。对小组的奖励机制是影响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深入持久的内在动力。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过程,班主任要认真调研,深入思考,制定切合学生实践的奖惩机制,并要形成长效机制,以从制度上促进管理的持久推进。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通过解决所面临的一个个新问题,并上升为理论认识,才会形成一系列成功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将班级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系重庆市江北区鸿恩实验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