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开展京剧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9-09-10吕欣颖
吕欣颖
天津市北辰区第二模范小学坐落于北运河畔的双街镇,在校学生一半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学校中开展京剧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能促进他们彼此间的交融。为此,学校以音乐、体育、美术学科为依托,跨学科开展京剧教育,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之路。
教学内容各有侧重
我们根据音体美三个学科各自的特点,确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音乐关注“唱念”与欣赏,体育关注“做打”,即身段与节奏,美术关注脸谱、服饰、道具,如此使学生整体学习和感受京剧的魅力。学校还自主编写了《爱我国粹之京剧唱段》《爱我国粹之京剧人物》和《京剧戏曲操》三套教学资源,并对各年级内容进行了整体规划。
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将京剧纳入音体美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每周开设一节京剧课。课上,采用欣赏、教唱、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将不同角色的唱腔、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京剧作品。美术课积极探索京剧主题教学方法,每学期的后半学期集中开设京剧课,教师将京剧角色的臉谱、服装、道具等内容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造型能力。体育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练习戏曲操,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京剧基本动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
我们还促进三个学科间的融合,整体推动京剧教育的发展。如在美术课中加入京剧唱段的欣赏;在京剧人物绘画时,让学生结合体育戏曲操中学过的姿态和手势加以理解;在音乐课唱段演唱时,结合美术课上了解的人物脸谱体会人物性格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全体学生都了解了京剧,从“知戏”“赏戏”到“唱戏”“爱戏”,很好地达到了推广、传承的效果。
社团培育京剧新苗
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我们为热爱京剧又在演唱、表演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开设了精品社团课。美术开设了以京剧为素材的泥塑、剪纸、纸版画、国画等社团,采用本校教师和聘请剪纸、泥塑等民间艺人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师资。音乐创办了“二模小梨园”京剧特色班,聘请京剧名家和天津青年京剧院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培养。我们还带领精品社团的学生到天津戏剧博物馆、天津市青年京剧院等进行参观学习。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类表演的机会,如新加坡师生来访时,孩子们的表演受到高度赞誉;市级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学生与京剧艺术家同台表演,并得到专家的亲自指点;学校接待的各类学访活动中,都有小演员们的身影。学生的表演水平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热爱京剧、要做一个京剧艺术传承者的梦想,并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前行。
在做好跨学科京剧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为营造浓厚的京剧文化氛围,我们对学校环境文化进行了整体设计。学校有专门的京剧大厅,大厅中有京剧小舞台,还有京剧泥塑作品展、京剧人物作品墙、京剧文化介绍展等。B区有专门的京剧服饰道具房,C区是学生京剧作品展,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濡染。
学校跨学科开展京剧教育五年来,收到了显著成效。每年都参加市区主办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展。北辰区戏曲进校园的首场演出就是在我校举行的。新华社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都曾报道过学校的京剧教育活动。学校还成为天津市戏剧博物馆美育实践课堂、天津青年京剧院实践基地以及“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作者系天津市北辰区第二模范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