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做好新闻对外传播工作的途径研究

2019-09-10李虹霖

锦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新闻途径

李虹霖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关心对外新闻传播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更加重视。在新时代,做好新闻对外传播工作要准确把握大局大势,紧跟时代前进步伐,适应实践发展要求,深入研究对外传播规律,继承优良传统。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做好新闻对外传播工作的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闻;对外传播;工作;途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外新闻传播工作管理机构于1980年4月成立,党中央组建了中央对外宣传小组。1991年又成立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92年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改名为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历经多次机构改革,对外新闻传播的管理机构始终阵容整齐强大。此外,在1986年底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此后从1990到2012年,几乎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外宣工作的重要性,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有涉及到对外宣传的内容。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就是党中央重视和关心对外宣传工作的40年。在新时代,做好新闻对外传播工作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对外宣传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

二、充分认识对外传播对象的复杂化和差异化

在新闻对外传播的对象中,存在两个层次,一个是国际组织,另一个是国际公众。面对国际组织,我们需要把握的不仅是对方的信息交流需求,还要研究我国和这些国际组织之间的深层利益关系,这样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增强。另外,国际公众中有一部分是嵌套于這些国际组织中的,这些国际公众就起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对所在国际组织和普通公众的对华态度都会产生重要导向作用。因此,要想实现对外传播效果提升,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传播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系统完善的传播策略。在这一方面,可以采取差异化策略。首先,在传播区域上把握差异化。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共同诉求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取有区别的传播策略,着力构建地区性媒体机构或联盟。其次,在传播内容上把握差异化。不同受众对同一传播内容的理解往往不尽相同,以往我们常常忽略不同民族、国家受众在内容理解上的差异性。去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一段名为《“巴铁”校园友谊快闪》的4分钟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该视频以就读于北京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载歌载舞庆祝巴基斯坦国庆为主题,表达了中巴两国青年对于两国未来的美好希冀。这启示我们,要善于运用中外文化中的共通元素,架构与其他国家人民的沟通桥梁,实现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第三,在传播媒介上把握差异化。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往往更在意能否同传播者进行互动和双向传播。因此,应注意在不同媒介上进行差异化传播,特别是对于新媒体用户增加互动内容,这样传播效果会更好。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推动媒介融合、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形成有影响力的媒体集团。

三、加强对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重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西方国家从未停止对我国的分裂,因此,在对外传播中,一定要加强强对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重视。在阐述少数民族对外传播问题时,“内”、“外”范畴的区别和确定理所当然。中国与外国的巨大区别,包括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生活习俗、宗教、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差异,在传播方式和受众中自然有别,绝不可能照搬外国模式,邯郸学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内外当然有别。在不同的语境中,内外的概念还将发生变化。一般而言,对外传播之“外”,主要是指国外,但实际上也还包含“区域之外”。例如,中国的很多地方对西藏的了解,依然止于传说和过去的记忆,有些对西藏现状的询问很可笑。这就说明,即使是中国人,对中国的自己的少数民族地方的了解也很有限,需要全面真实地传播。

在很多情况下,最容易忽略对外传播中“外”的具体指向。仅仅是“外国”的说法实际相当笼统:他们到底是哪些外国人或组织呢?有研究“达赖集团”的西方网络宣传策略的学者就分析到,达赖集团希望拉拢和说服的对象,主要分成10个项目:众议员、参议员;工会;当地国际特赦组织;教会领袖;地方报纸;热线广播及其他广播节目;环保组织;成立地区联网组织;鼓励他人加入;对任何表示出兴趣的人,而最为重视的是具有立法权的议员。可见他们对社会舆论的关注显然超过对官方的重视。

少数民族对内、对外传播的区别,并不与少数民族内外传播的一致性相抵触。不论是国内传播还是国际传播,由宣传模式向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是必然趋势。强调思想和观念灌输的宣传模式,在相对封闭、落后的社会形态和受众解读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具有合理性。在重大、特殊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为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促进社会迅速回归秩序,宣传的方式也相对符合社会和民众期望。但是,只有信息传播模式才根本符合信息社会的潮流。它所倡导的理念,应该是全面客观传播,重视事实和细节,事实与意见分离,特别是传播多种意见,不绝对化、单极化。在少数民族传播中,更重要的是不要简单图解民族政策,不仅仅纵向比较,还要敢于横向比较,直面少数民族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告诉世界国家对少数民族扶植政策的优越性的同时,也保护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要改变当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中空洞说教、千篇一律的弊端,让传播回到现实、回到民间、回到生活之中。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新闻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