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话题,多元对话,生本阅读
2019-09-10张集
张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从而引发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话题”可以成为撬动阅读教学的一个支点。“设置话题”既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手法,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从文本出发,针对学情,提炼、设计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然后围绕精心设计的话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带着话题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心灵对话,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堂的每一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阅读教学的根本转变,从而让语文课堂变得简约、灵动、丰富。从教学设计的视角看,教材分析是确定话题的起点,对接学生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创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话题设计的旨归。同一文本在多重阅读对话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巧妙设置话题,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提纲挈领,巧妙设置 “主话题”
主话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主话题”的设计往往从教学重点出发,设计出能提纲挈领,贯穿课文内容的话题。设计好主话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钻研文本,对文本有全面、深刻、独特的理解,这样才能找准设计话题的切入点。
例如《散步》,该文叙事单纯,脉络清晰,语言朴素亲切。通过记叙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个“主话题”来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品味欣赏、讨论探究,在体味这种真挚情感的同时,引发共鸣。在反复研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话题:“这篇小短文有哪些温馨的瞬间,这些瞬间给你带来了哪些感悟?”在“主话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从文中找出了这些温馨的瞬间,并一一作出了品析。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天伦,温馨情浓。“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这个动作见出母亲的慈爱;“变了主意”,体现的是母亲的关爱;“还是走小路吧”写出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在课堂呈现,明理的母亲,贴心的儿子,贤淑的妻子,聪慧的孙子……一个个丰满的人物跃然纸上,浓浓的亲情沁入心脾,悦人耳目。在教师的进一步点拨下,学生明白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亲情和生命,而且还有一个中年人所要承受的扶老携幼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使命感。整个教学过程围绕预设的主话题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有情感的交流,又有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四两拨千斤,巧妙设置“微型话题”
阅读教學中设置的“话题”,最为显性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炼、整合信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分析,并研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调动自己的积累、表述独到的见解。“话题”是对话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要素,对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话题的选择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有大处着手,也要学会小处着眼,在细微之处寻找话题,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和热情,触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教师作为一名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设计者,可以这样来巧设“微型话题”。例如《藕与莼菜》一文,作者将故乡的“藕与莼菜”与上海的“藕与莼菜”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突出了故乡的“藕与莼菜”的甘美滋味和令人心醉的味道。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这样一组话题群帮助学生掌握手法,体会情感:(1)品味文中描写上海 “藕与莼菜”的语句,概括上海的“藕与莼菜”的特征。(2)这里的藕与莼菜与家乡的有什么不同?(3)是什么?(4)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个关于印象中的家乡特产的150字左右的片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这些微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层层深入,互相评点,共同分享。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对比的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也体会到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怀念和热爱。
通过设置一组微话题来组织、引导教学,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自己见解的活动就会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训练,这样就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文本拓展,巧妙设置“外延话题”
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能高致。”入乎其内,就是说只有走进文本才可能真正读懂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之,赏之,通晓其意,知其深邃,得其生气。出乎其外,就是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这样学生才能更客观地审视文本,并在审视的过程中观照内心,观照社会人生。要做好这项工作,执教者就必须在源于文本的基础上高于文本巧妙设置“外延话题”,引导学生在通其意的基础上用其理,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后,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作者所提倡的刻苦向学和诚恳专一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通过设置“外延话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学习了《山坡羊.潼关怀古》后,让学生收集整理学过的关于反映百姓苦难,关注、同情百姓这个主题的诗句,从而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情感体验,这只是对文本体验的一个视角。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外延话题”适时地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出乎其外,才能帮助学生沟通文本、自我、社会,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获得陶冶的情况下展示独特的个体精神。
课堂上精彩多元的对话有益于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而话题设计则是对话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设置的“话题”,既可以牵动学生思维的触角触及文本的每一处,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或整体或部分,或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理解,又能让学生生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带着老师设置的话题走进文本,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得到尊重,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表达空间得到拓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这样就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