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阅读:家校合作新视角
2019-09-10赵晓霞
赵晓霞
学校不是孤岛,而是整个文化大陆的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不爱阅读,害怕写作,那也一定是学校、家庭、社会中某一方面的教育出了问题。美国斯蒂芬·康斯坦丁诺提出家校合作的五大原则中,首要就是“创造让每个家庭参与的文化”。学校如果缺失这种文化,那就注定只能实施无数寿命很短的策略,且收效甚微。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素养和能力?一方面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科学性问题,另一方面亟待解决的,无疑是通过家校合作,为孩子提供“一致性”的阅读能力培养的文化土壤。
家校合作须厘清“边界”
在深圳百仕达小学的校园里,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教职员工,却深度参与学校的阅读课程;他们不是专业的阅读推广人,却拥有大量儿童“粉丝”。这就是由一百位家长组成的“故事爸爸妈妈”。
在大家的常识里,图书馆是一个静态的空间,而百仕达小学的家长义工们,尝试把图书馆变成“动词”:通过整合资源,为孩子提供课堂以外的丰富课程。“导读义工团”的爸爸妈妈们,通过策划导读主题、开展好书分享、共读一本书等活动,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每个周五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日子,这一天“巡讲义工团”的爸爸妈妈们会走进教室,将他们甄选出的各种有趣的故事与小朋友们分享,天文、地理、职业体验......无所不包。为了丰富阅读乐趣,“演书社义工团”的爸爸妈妈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绘本剧,在学校、班级里演出,大受欢迎。
被孩子们称为大熊校长的熊佑平先生说,家校合作创建阅读文化,既要为家长创造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又不能透支家长的热情和精力。这就需要厘清家校合作的边界,并使家长和老师认同这种“伙伴”关系。对此,百仕达小学的原则是:不将家长的义工行为与孩子的权利义务联系起来。在家委会“章程”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成功的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股力量的联合。换言之,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这本身是非功利的。
教师和家长一旦认同了这一观念,就不会在责权、利益方面发生不必要的纠葛。建立“边界”和“规则”在先,家校参与促进儿童阅读在后。通过制度的保障、阅读理念的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家长们逐渐认识参与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故事爸爸妈妈”不仅是参与孩子成长的方式,更成为很多家长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因此,不少家长的孩子都毕业了,却还来学校继续为其他孩子义务提供阅读推广服务。
积极开发促进儿童阅读的家长资源
“我们村小仅仅和县城一河之隔,但家长参与的差距太大了。”金玉蓉老师是甘肃省白银市农村小学的教师。她发现,县城读书的女儿班上,家长对老师亲子阅读要求总是一呼百应;而她所在的下滩小学,请家长为孩子买书、读书还得“斗智斗勇”。有一次,金老师给孩子们讲《傻小子学害怕》的故事,讲到最精彩处“正好”下课了,孩子们都特别想知道结局,老师故意不说。果然不久,就有家长在群里问:“老师,你的《格林童话》是什么样子?想给孩子也买一本。”金老师感慨道,孩子对家长的影响总比老师大。
金老师班上29名学生,因为农田收入微薄,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选择外出打工。近的,一两星期见一面;远的,“过年爸妈就回来了”。在这里的农村,很多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一个留守孩子的姥姥曾生气地找到老师,“我都六七十岁了,你就别再为难我了”。正是因为家长不重视阅读,金老师动员家长每天听孩子朗读课文5分钟,睡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一个单元结束和孩子一起朗读一段文字。每天講一个故事,总有讲完的时候,有的家长就来问老师“该给孩子买什么书”;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老师动员家长通过视频讲故事;还有的家长识字有限,金老师就推荐APP,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故事;遇到好书,金老师就拍照发到群里,和家长们共享……金老师发现,这些干完农活拿起书本的家长们开口朗读比孩子还难,但当他们在亲子阅读中建立起愉悦的个人体验后,就格外支持孩子阅读和学习。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如缺乏充足的儿童读物、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教师对建立阅读文化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指导……当然,有些问题还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才能有效解决。从家长和老师来讲,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尝试,阅读或许不能最终改变所有孩子的命运,但能为他们的童年插上翅膀。金老师班里有一个非常内向的留守儿童,在家和学校都很少与人交流,但老师惊喜地发现,孩子在朗读的时候面部表情有了变化,“会笑了”。有一次班里开火车朗读,她居然主动站起来“读诗了”。一起相信阅读的力量,阅读真的可以走进孩子的心。
为家长提供平台和支持
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有“红橙蓝绿”四个家长志愿者小分队,每年通过招募的形式,吸收家长的参与。这四种颜色既是学校校徽的颜色,又是家长参与领域的划分。橙队关注校园安全,蓝队致力于家长课程开发,绿队组织亲子实践活动,红队负责后勤保障。王建萍校长说,家长的眼光和角度与学校管理者和老师总是不大一样。如橙队父母,他们来校园一巡视,总能发现我们发现不了的一些安全细节;蓝队,大都是具有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如医生、交警、法官等,他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不同的“职业讲堂”……学校为家长提供丰富的平台,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只要愿意,都能参与到孩子成长当中来。越是参与,越是融洽;越是理解,越是认同。
同样,在阅读文化建设上,也可以尝试开展类似“红橙蓝绿”的分区参与模式。儿童阅读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从内容上来讲,其范围不仅限于文学经典,还包括科学、历史、社会、地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通过分区,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阅读内容,多角度启发孩子对世界的理解,还可以鼓励不同教育背景的家长积极参与,建立起孩子对世界多层次的理解和想象。从形式上来讲,阅读的材料也不仅仅限于纸质书本。目前国际经合组织的《PISA2018阅读素养框架(草案)》中,吸纳了最新的阅读研究成果,对阅读的文本维度进行了拓展。例如文本来源分为单一和多元;文本结构和导航分为静态和动态;文本格式分为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文本类型分为描述、叙述、说明、论证、说明书、事物交流等。PISA对于阅读文本维度划分,拓展了传统阅读材料的范围,“孩子都是电子土著”,运用混合文本、动态文本、多元文本开展阅读活动,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教师、家长促进儿童阅读能力提升需要关注的部分。
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在支持家长方面,有些特别的举措,如给家长发奖票、开办家长“读书沙龙”。在这个学校,如果家长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就会收到和孩子一样的“奖票”,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父母也在和自己一起阅读和学习,月底还可以和家长比比谁获得的“奖票”多。家长“读书沙龙”每周一次,每次由专职教师带领,阅读教育名著20分钟,讨论20分钟。由家长提前自主报名。每次沙龙,刘悦副校长都会引导家长思考您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您看见了不一样的孩子,那是因为您自己发生了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会形成某些惯常的模式,通过读书沙龙,其实是让家长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跳出惯性的模式,并在冲突和反思中帮助家长不断提升教育的水准。很多家长感叹,好久没有安静地“读书”了,原来很多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相信“一起阅读”的力量。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爱读书,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说:儿童文学的阅读,很像是走进了那个兔子洞的爱丽丝,进去前和进去后是完全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