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含着微笑讨论家校权责边界
2019-09-10鹿永建
鹿永建
2009年底,山东省教育厅出台并实施《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这应是我国推动家校合作的起点。转眼已近十年,家校合作的社会关注点在不断位移,尤其是近两年来,一系列家校矛盾引发的家校合作的权责边界问题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
其实,以笔者十多年来研究和推动家校合作的理性认知与实践经验来看,家校合作中有好多重要问题值得关注,如家长委员会的框架建设、家校合作中的制度和相关文本、家校合作的重大活动、家长义工的伦理和能力建设,以及更深一层的学术研究。要想把家校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这些问题必须一一解决。但这些十分重要的专业问题却没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偏偏家校合作中的权责边界问题,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既与问题的重要性有关,也与一些媒体事件有关。2016年12月,北京中关村二小家校双方围绕所谓“霸凌”事件引发争执;2017年4月,上海一些家长指责老师将辅导作业责任转嫁于家长;2018年9月,网络上出现了“天津一所小学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家长在校门口轮流站岗值勤”的消息……凡此种种,拨动了社会对于权责的敏感神经。社会的关注点又反过来影响了教育界的注意力,于是乎权责边界之类的词出现在一些高端研讨会的巨大LED显示屏上。可惜的是,人们往往把问题提出来之后,议论一番,释放了焦虑情绪,却没有把家校合作中的权责边界问题涉及教育的深层肌理平心静气地加以分析和研究。我以为,至少应当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相关的深层肌理,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认清家校双方在教育中的重叠性
家校合作是基于家校双方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的重叠区域进行的。这有点像城市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在道路两边分别生长,却在树冠上彼此有所交叉、叠加,甚至难分彼此,然后共同投下浓厚的绿荫,荫蔽过往的行人。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是基本重叠的,共同面对同样的孩子。有一本书的书名叫《家校之间有个娃》,恰好点明了这个教育现象。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个受教育对象,从学校看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生,从家庭看是家庭教育中的未成年子女。但他们完全是同一批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分,在他们身上是相对的;而他们的全人成长则是更真实和根本的需求,这是家校必须合作的根本原因。谈学校和家庭的权责边界,必须以有利于共同的育人目标为出发点,也要以有利于共同的教育对象为基本归宿。那些在网络上把班主任布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公之于众的家长,固然可以逞一时的痛快,但却未必得到最佳效果。其实,如果从有利于共同的教育对象出发,则不妨采取更柔和的办法,把家校矛盾在更小的范围内讨论,让家长和老师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当然,如果其中一方的问题不是教育教学方法欠妥的问题,而是突破了道德甚至法律的底线,则公之于众不失为敲击了解决问题的快捷键。
家校双方在教育责任和教育空间上也常常出现交互和部分重叠现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像孕育于一个母亲子宫中的兄弟姊妹,多有几分亲近和关联。学校教育当然以学校为主,但是需要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是主体,但也需要学校提供配合与帮助。以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家庭教育为例,家长作为教育主体这个责任已经相当明确,但是学校也被赋予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在很多学校,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这个平台接受家庭教育的培训,然后回到家中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这种做法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务实的。
教育时空上的交叠,也是一个常态。比如,儿童回家这段时间,主要是家庭教育的时间,但是学生回家所做的作业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因此,家庭这个空间就有了双重教育功能,既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空间,也是学校教育的辅助空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
一项教育内容,有时也可以延伸出多重教育功能。比如,学生在家里做学校布置的作业,看上去只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但是,如果家长在协助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学生的自制力,就把這一件事情赋予了家庭教育的功能。所以,学生做作业这一件事情,既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又附加了家庭教育的功能,这并非给学生增加负担,只是努力使学生更多受益。一些聪明的老师和家长悟到这个道理之后,相互配合,彼此借力,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受益。
用好教育活动不同主体权责边界的两个工具
家校合作就像男女舞伴跳探戈舞,而不是两个人坐在棋盘面前下象棋。十多年来接触到的众多案例告诉我,家校双方在教育中的重叠性之丰富和日常,决定着家校合作中的权责边界不是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一旦越界就意味着你死我活的捉对儿厮杀,而是你退我进、我进你退的探戈舞伴之间的有效、有限的距离感。家校合作中的权责边界,就像探戈舞伴,要把舞蹈路数步伐共同学习清楚,在不同的进退空间和主导与配合的转换上搞清楚,目的是把探戈舞跳得更好,避免你踩了我的舞服、我踩了你的脚面。
划分家校权责边界,要用好简单而有效的两个分析工具:空间属性、专业属性。教育活动的空间属性是指教育活动发生的物理空间。学校教育基本上发生在学校当中,主要由学校来实施。家庭教育依赖于家庭空间,主要由家长来实施。分析一种教育活动应当由学校为主导,还是以家长为主导,要先看看这种教育活动是发生在哪里的。
学校里面诸多事项,大体上是属于学校的权利责任范围之内,但是还应当加上专业性原则来加以平衡协调。教育活动的专业性是教育的实质,指的是到底是学校教育专业的,还是家庭教育专业的。考察一个教育权利是主要属于学校的还是主要属于家长的,既要看这个教育行为是发生在学校中还是发生在家庭中,还要看这个教育行为是属于学校教育专业性的,还是属于家庭教育专业性的。
从教育活动的空间属性、专业属性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并加以综合运用,应当可以解决家校合作中的大部分边界问题。以学校老师的配备为例。老师的配备,不仅是发生在学校内部,而且有较强的教育专业性,因此这项权利是属于学校的。从家长的角度来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刚刚毕业到岗的新老师的试验品。但是学校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是,一个教师总是从新教师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所以必然有些学生是由新手来教育甚至当班主任的,这就是教育的专业性。因此,家长可以提意见,但是老师的配备还是由学校说了算,不能让学校和家长共同决策,家长顶多提出咨询意见,学校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教材的选用和教学计划的制订等。
如果是校服的选用,就大不相同了。校服的选用虽然发生在学校,但是教育的专业性比较弱。因此,对于校服的选用,家长不仅可以提出意见,甚至可以参与决策。这不仅有利于集纳智慧,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家长对于校服选购中寻租问题的疑虑。与校服选购相类似的是学校食堂和宿舍的管理监督。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中学多年前就在家长委员会的平台上设立了食堂管理家长义工小组,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学生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学生吃上了可口的饭菜,学校减轻了管理压力,三方都从中受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东城双语学校是一所寄宿学校,这所学校从建校之初,就组织家长参与宿舍的管理。在这些例子中,学校与家长共同管理发生在学校但教育专业性不太强的校服、食堂、宿舍,家校共舞,相得益彰。
发生在家庭里的教育活动,大体上应当由家长说了算,但是也要结合专业性这个原则加以平衡。比如说,亲子关系的建设,这不仅是发生在家庭中的事情,而且是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责任理所应当由家长承担。而学生家庭作业这种教育活动,是发生在家庭中的,但却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延伸,责任应当主要由教师承担。因此,如果老师借口开展家校合作,把家庭作业在微信中一说了之,要求家长辅导学生完成并且签字,是把学校的教育责任推卸给了家长。我亲耳听见一位90后家长说,搞学校教育的人喜欢说“家长要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凭什么啊?学生学习不是你们学校的事情么?90后对于教师把学生作业向家长一推了之,非常反感,主要是从教师的教育责任和家长的休息权这两个角度来谈的,的确有几分道理。
发生在家校之外、城乡社区的教育活动,已经游离于学校和家庭两个空间之外,教育内容也脱离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两个主题,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对于发生在学校与家庭之外的社会教育活动,学校和家庭主要是教育活动的合作组织者,需要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把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分清楚。
在空间属性和专业属性两个工具之外,怎样处理千差万别的情况和千变万化的细节?效益最大化原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即根据不同地区教师和家长对于权责边界认知的实际情况,弹性处理边界划分。比如,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北方城市,某所初中是全市引以为荣的教育高地,家长积极并且乐于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进班助学活动,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得益、家长乐意、教师得到帮助。这个活动在当地的家校合作中就是合宜的。如果把这个活动搬到一所经济发达的城市,年轻家长则可能认为这是剥夺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把本应由学校承担的工作转嫁到家长身上,因此根本行不通。
细腻处理家校边界:注意平衡,达成和谐。
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主张权利不要过度,注意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仍以小学生家庭作业为例,学校老师在把假期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家长配合之时,不能忘记学校教育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请家长配合是请“友军”帮忙。而家长在强调学校教育是老师责任之时,也要记得帮助孩子度过小学阶段的作业焦虑是自己作为家长的分内之事,毕竟老师面对众多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每个学习细节。
谈权责边界,别忘记这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因此要注意分清家校边界和建设亲师共同体的平衡。北京中关村二小的一位学生家长写下“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的感人文字时,相当有力地强调自己对于孩子生命成长的关切,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每对师生也不是萍水相逢啊。虽然现在不讲师生如父子、千年修得共窗读了,但是亲师关系、师生关系、同窗共读仍是人生难得的缘分。在家校关系中,尊重对方,尊重每对关系,尊重每种分工和责任,比单强调自己的权利、感受要好得多。如果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认识家校合作的边界,请别忘记我们每个人都有认知缺陷,我们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因此要特别注意用爱心来遮盖我们的理性认识不足、人人皆有的自我中心主义这个人性缺陷。
动态完善家委会各项制度规章,让家校权责边界意识成为建设性因素。以网络上广为人知的家校权责边界不清带来的种种问题为前车之鉴,就要认认真真把家委会章程等制度建设好,通过提前设立规则把家校权责边界规范起来。因此,那些从网上随便下载一个文本作为本校家委会章程的学校,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家校合作埋了一个地雷。
当然,再好的家委会制度规范,也是比较原则和笼统的,家校边界意识还要实实在在具体落实于家校合作的项目当中。苏州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七成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新昆山人子女,这给家校合作带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种挑战。学校不仅在成立家委会、培训家长时明确家校合作的边界,而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比如针对一些学生需要陪读的特殊情况,专门制定了《永平小学陪读须知》,实施后收到良好效果。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在《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一书中写道,学校改革得以持续的秘诀在于每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进行”。当然,这种反复不是复制,而是在反复中迸发出“发现”与“再创造”。如果我们含着微笑谈家校边界,带着对教育和孩子们的爱推进家校合作,以极大的耐心和平常心处理家校合作中出现的种种老问题、新情况,就可以基于家校双方积极合作的强烈愿望和比較清晰、不断清晰的权责边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推进家校合作,不断产生螺旋形上升的教育实践,实现生命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