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2019-09-10张辉
张辉
摘 要: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实现有效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教学这一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紧要和迫切。高中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努力向着实现这一目标而前进。基于此,本文将从坚持因材施教理念、积极构建学习小组与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三个层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思考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理性精神、探究能力与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仍然有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大大下降,整个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因此难以实现发展和提升。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彻底摒弃落后的观念和思想,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和核心,推进数学教育教学的改进与革新,最终真正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充分发挥数学的独特魅力。
一、坚持因材施教理念,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当中所强调和倡导的重要理念,将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适应性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过去“一刀切”“大锅炖”的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们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来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提出分层教学要求,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开展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获。
例如,在教授《任意角和弧度制》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为学生们实施了分层教学。首先,笔者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们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将其划分至A层,并给予A层一些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对于学生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将其划分至B层,并给予学生们一些适当的探究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笔者将其划分至C层,并给予学生们一些基础性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们巩固学习基础。这样一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坚持因材施教理念,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构建学习小组,实施合作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构建学习小组、实施合作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让整个课堂教学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并确定组内成员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其次,教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布置任务,调动学生合作的欲望与动机,并内化为合作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在小组内展开沟通、讨论与交流,实现合作学习,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笔者将学生们划分至多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布置探究任务,如下:哪些条件可以确定平面之间坐标系内一条直线的位置?在斜率公式中,α与k的具体联系是什么?(当α发生变化时,k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任务下发后,笔者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经过学生们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们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积极构建学习小组,实施合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多元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的直接反馈。科学有效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不足,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并转变过去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展开过程性、全面性、多元化的评价,保证教学评价科学、公正与客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为了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笔者每次在课程结束后,都会为學生们下发一张自评表,让学生们对自己在本节课程的学习中进行评价,进而帮助学生们完善自身问题。
总之,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把握住新课改的本质与核心,坚持因材施教理念,积极构建学习小组,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全面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最终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葛光.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本质与策略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06):70-71.
[2]郑波.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