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2019-09-10赵莉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阴道分娩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

赵莉霞

[摘要]目的:阐述产妇阴道分娩期间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于我院完成阴道分娩的产妇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觀察组产妇接受预见性护理,计算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及阴道撕裂发生率,对比各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差异,评估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阴道撕裂概率、产后出血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235.64±11.04)mL、产后24h出血量(379.85±9.64)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此次预见性护理的满意评价更高(P<0.05)。结论:产妇阴道分娩期间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更佳,倡导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2-0168-02

产后出血指的是娩出胎儿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属于分娩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普遍认为与产妇身体素质、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受损等相关,一旦未得以及时有效的处理,产妇早期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最终造成死亡。因而,做好产妇分娩期间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以2019.1-2019.10我院收治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例,阐述预见性护理的开展过程及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时间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研究对象选择于我院完成阴道分娩的产妇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产妇20例,最低年龄20岁,最高年龄40岁,平均年龄(31.4±1.5)岁。观察组共计产妇20例,最低年龄21岁,最高年龄39岁,平均年龄(31.5±1.4)岁。对比发现,两组产妇基本信息相近(P>0.05),符合对照研究要求。

1.2方法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实时监测产妇生理指标,做好产后出血的处理工作等。

观察组产妇予以预见性护理,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需叮嘱产妇在预产期前1周返院进行各项产前检查,并根据检查数据和产妇主诉评估其身体、心理状态。对产妇开展分娩前健康宣教,并叮嘱产妇家属多陪伴和鼓励,积极调整产妇的心态,并重点强调阴道分娩的好处,介绍院内妇产科关于阴道分娩的助产技术和优势,宣教过程中可选择利用病床模拟产床的方式进行讲解,使产妇更容易接受。如必要时可在病房内选择阴道分娩的其他产妇现身说法,通过同样身份者与护理人员共同的宣教,消除产妇心中疑惑、纠正错误认知,保证阴道分娩的顺利性。其次,阴道分娩时需强化产后出血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第一产程时要密切监测产妇各项生理指标、胎心等数值变化,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在询问主诉感受的同时介绍产程进展,使产妇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聊家常的方式帮助产妇放松心态,转移注意力。进入第二产程后需指导产妇正确利用呼吸法缓解镇痛,并使用腹压进行分娩,在此过程中时刻观察产妇会阴部变化,降低软产道损伤几率。另外,当胎头娩出后助产士需进行辅助,并托住胎儿身体,以防止跌落。进入第三产程后助产士需继续指导产妇正确利用腹压娩出胎盘,同时可使用双手对下腹部进行按揉,通过适当挤压子宫的方式帮助胎盘顺利娩出。待胎盘娩出后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粘连,确认无损后对产道进行检查,如发现产道存在撕裂伤,则需立即止血缝合。第三,在分娩结束后仍需继续开展产后出血预见性护理,尤其是分娩后2h内是关键期。该阶段内应立即为产妇提供各项生理指标监测,并每隔30min巡房1次,询问产妇主观感受,同时观察其面色、情绪等变化。巡房时可进行下腹部按摩,促进子宫和产道内凝血块的外排,也可促进泌尿系统功能恢复。重点需尽早安排新生儿进行早期乳头吮吸,以此进一步刺激自然宫缩,如必要时可在医嘱下为产妇提供缩宫素预防出血。分娩当天超过2h后需每隔2h巡房1次,第二日则可每隔4h巡房1次,以保证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症状。

1.3观察指标计算两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阴道撕裂伤的概率,记录各组产妇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对比差异性响产妇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令其真实、主观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估,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整理研究结果,录入SPSS 19.0软件内分析处理,以P<0.05形式表示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产后出血发生率、阴道撕裂发生率分析比较 观察组产妇发生阴道撕裂、产后出血情况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分析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各个时段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分析比较观察组产妇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相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4讨论

产后出血是影响产妇分娩后生命安全的重要病症,通常在分娩结束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即可认定为产后出血。造成这一病症的原因在于阴道分娩过程中产道周围平滑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待胎儿娩出后就会进入疲劳期,进而分娩后会出现长时间的松弛期,该阶段会对导致部分阴道分娩损伤无法及时愈合,血窦不能有效关闭,进而产生短时间内的大量出血。传统分娩护理均是以胎儿健康娩出作为核心要务,忽略了对产后出血的预见性干预,也就无法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症状。将预见性护理引人围产期护理后,可有效提升产妇对阴道分娩的认知,从而可配合后续护理工作,分娩过程中则重点对阴道的变化进行观察,分娩结束后需反复确定阴道是否存在损伤,并及时对损伤进行修补。待返回病房的2h内开展加强性预防护理,增加巡房的频率,并适当给予缩宫素和按摩控制出血概率。

猜你喜欢

阴道分娩预见性护理产后出血
探讨镇痛分娩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有无影响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安全护理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实施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阴道分娩应用预见性护理降低产后出血的观察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米索前列醇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