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行气化瘀汤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及症状转归分析

2019-09-10张福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6期

张福贵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腹水采用中药行气化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症状转归分析。方法: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行气化瘀汤,在两组治疗个1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选择行气化瘀汤治疗临床效果明显,能够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行气化瘀汤,肝硬化腹水,症状转归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2-0033-02

肝硬化腹水在肝病后期患者中较为常见,腹部胀满膨大,按之如囊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单腹胀”“鼓胀”的范畴。中医认为气为阳,津为阴,气虚则滞,气滞而停,津聚则凝为水,水和血有密切关系,主水谷精微,病理上相互影响,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病理变化属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治疗上应以疏肝健脾、补肾、理气、化瘀、利水为主。本次研究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药行气化瘀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临床症状转归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40例,患者临床诊断符合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治疗组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在33~80岁之间,平均年龄56.9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4.3年,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年龄53.8岁,病程0.9~5年,平均病程4.2年。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患者经腹部超声及穿刺证实为腹水,患者有肝炎史,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乏力、两胁胀痛、纳差、恶心、尿少等,体征表现为蜘蛛痣、肝掌、面色晦暗、腹部伴有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经腹部超声影像证实为门静脉增宽,脾增大,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肝功能异常,腹水检查为漏出液。主症:腹大胀满,早轻暮重,常伴有青筋显露,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脘腹痞胀,得热得舒适等

1.3纳入和排除(1)纳入条件:患者符合西医肝硬化腹水及中医气滞水停血瘀证的诊断,年龄在18~85岁之间,治疗依从性较好,门诊或住院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条件:年龄不符合纳入条件,同时患有原发性肝癌或重型肝炎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原发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对本次应用的西药或中药严重过敏患者,中途放弃治疗不参加本次研究患者。

1.4治疗方法(1)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给予保肝利尿药物,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血和继发感染情况,对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积极治疗,建议患者注意休息,以高热量、柔软、高纤维、低钠食物为主,根据肝功能指标及时对蛋白质的摄入量进行调整,治疗2个月。(2)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行气化瘀汤治疗,组方为鳖甲15g地鳖虫、三棱、莪术、半夏各6g,草果、青皮、赤芍、益母草、柴胡、香附各9g,鸡内金、炒白术12g,黄芪15g,桔梗、生麻黄3g,泽泻、茯苓、车前子、猪苓各15g,患者伴有出血可加白及、三七,伴有肝肾阴亏可加山茱萸、阿胶、白芍,去草果,伴有舌苔黄厚可加蒲公英、茵陈、栀子,伴有脾肾阳虚可加附子、红参、鹿角片,伴有气短心悸患者可将麻黄除去,以上组方中药用水煎服,每日服用两次。

1.5疗效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诊断标准,显效:经超声检查证实腹水消失,临床体征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经检查体内腹水量减少,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所恢复,无效:经过治疗未达到显效和好转标准。

1.6统计学方法研究资料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临床疗效用百分率替代,进行组间卡方分析,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通过表1可知,两组患者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较优。

4讨论

肝硬化腹水在中医中属于“鼓胀”的范畴,患者面色苍黄,腹部胀大,腹部青筋显露,或合并四肢出现肿胀,病情复杂难以治愈。患者多因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导致肝脾瘀滞,使肝脾两伤,出现水湿内停,肝络壅塞。病理变化属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治疗上应以疏肝健脾、补肾、理气、化瘀、利水为主,本病对肝脾肺肾四脏功能均有影响,导致血、水、气、痰壅滞,凝结不散,而肺又位于上焦,为水之上源,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直接影响水液运动,肺气功能失调会直接影响水液的代谢过程,肾肺对水液代谢有直接作用。《素问》曰“故水病,则腑中大腹,喘呼而不能卧,标本在病。”又曰“其本在肾、皆积水也。”肝硬化腹水多以气短、胸闷、喘息等肺气不利为证候为次,以浮肿、腹水为主症。在治疗方剂中可加人生麻黃、桔梗起到宣肺利水的作用。

本次研究自拟行水化瘀汤治疗,整个组方具有疏肝行气的作用,在补虚培本的原则上,兼顾祛邪的手法,方中的白术、黄芪具有健脾益气、培土制水的功效,方中的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则可利水消肿,再配以赤芍、土鳖虫、鳖甲、三棱、莪术、益母草等具有软坚活血化瘀行水的作用。青皮、香附、柴胡等理气化瘀,气血水相互瘀阻生痰,痰为病病理产物而又与水结合,加重了本病的难治性和复杂性。从患者临床体征上腹胀水肿、肝脾肿块、胸闷喘息、心悸气短、肢体麻木等均应以痰为证候,特别是已经发生肝肾综合征、尿毒症、肝性脑病的患者,以血瘀肾络、痰阻心窍为证候。在理气利水的同时可加入草果、半夏等消痰中药,不可妄投逐水药物,影响西药利尿药物的作用,影响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西药治疗不可长期使用,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需要间断进行,才能达到良好的辅助效果,白蛋白可增加血液胶体的渗透压,减少体内腹水,但是治标不治本。中药方剂行水化瘀汤可从内分泌上调整紊乱状态,利于肝脏功能恢复,利于患者自身白蛋白的生成,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3个月治疗后的临床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说明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效果明显,能够在益气活血的方面对患者整体治疗,中药方剂为中医内服特色疗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具有利水、行气、散淤的作用,有利于水肿消失。

综上所述,肝硬化腹水患者选择行气化瘀汤治疗临床效果明显,能够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有重要治疗意义,可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