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进课堂 非遗传承放光彩
2019-09-10沈苹
沈苹
一口盛满染料的大缸,一块普通的布料,通过一根绳子的扎、缝、夹、缀,再加上敢于尝试和创新的头脑,充满变化、晕色丰富的扎染艺术品就完成了;
一把普通的剪刀,几张平常的彩纸,在孩子们的手中上下翻飞,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这是剪纸艺术在课堂中的灵动呈现;
在孩子们灵巧双手的捣匀、揉搓、捏制下,一块不起眼的棕色粘土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器物、人物,泥塑这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民间美术形式让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蓝印花布需要刻纸为版,再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滤浆漏印、透风,反复多次,最后才能形成,那古朴、优雅的韵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醉人芬芳……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情感交流的桥梁,是世世代代锤炼形成的文化传统。扎染、剪纸、泥塑、蓝印花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经典的民间美术技艺,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和民族的真善美,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教育资源,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鉴赏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梅里古镇、伯渎河畔,创办于1913年、迄今已走过百年光辉历程的江苏省梅村实验小学,牢记“立德、立业、立贤、立功”之八字校训,坚守“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让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的辦学理念,在不断创新进取的同时,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依托本校承担的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课题“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丰富学生学习方式的行动研究”,美术组全体教师在组长俞琴老师的带领下,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让育人资源更加丰富。扎染、剪纸、泥塑、蓝印花布等传统艺术形式在梅村实小的课堂上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和生命活力,孩子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和全情投入的劲头,表明学校“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正在课堂中生长、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