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与智慧课堂教学的整合

2019-09-10景海霞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0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景海霞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以传统课堂教学和智慧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为基础构建的全新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智慧教学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传统的媒体如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为“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学的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场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要求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要求学生就怎样学。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堂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有效的组织教学,有利于师生间情感交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师生之间思维的同步性。教师边板书、边讲解,节奏舒缓,能留给学生时间消化知识,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相互配合完成教与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主导教学进度,主导讲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决定授课的方式,娴熟驾驭课堂,完美地体现了教师的权威的绝对化。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师仅用语言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晦涩难懂,学生理解的不深刻,学生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是被动接受。“教”完全支配控制了“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和职责,再加上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施教过程中强制学生接受的方法经常出现,这种做法将教学理解为单向传输过程,忽视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降低了物理学科的实效性。另外,教学形式单调、陈旧、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较沉闷,由于教材的滞后性,不能传授给学生学科前沿知识,阻碍了知识的更新与拓宽,传统教学对图像的处理功能相对较弱,教师通过口述和板书,难以彻底剖析图像、物理变化过程及物质的细微结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传统物理教学理念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能力,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使物理教育的实效性很差。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智慧课堂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手中的平板iPad下载教师的教学视频和导学案,开始课前学习;登录平台完成预习自测题;组内互助解决个人独立学习时产生的学习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由组长记录后交给科代表(学科班长),科代表整理好后上传至服务器。通过一套统计软件,教师登录教学平台后立即知道这名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的施教,注重帮助解决疑点、难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学会反思和总结,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沉寂的听课氛围为活跃的讨论氛围;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终身发展的各项素质。学生可以运用手中的平板iPad,观看由教师提供的许多相关知识,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既提高了成绩,同时还提高了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成绩与素质齐飞”。从学生课堂学习翻转为学生课前预习、学习(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将学生的课后练习翻转为学生课堂练习,从教师“独唱” 翻转为师生“合唱”,从学生的单兵作战翻转为学生的互助共赢,从课堂教育到翻转为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从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电脑操作能力、网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依据,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师生间的信息设备为载体,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于是,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三、两种教学模式的整合

教学本应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学共同体”,因此,在两种教学模式整合的过程中,强调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弱化,在教师发挥指导性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是导演,是物理教学的主导者,起着启发、诱导、扶助、传播知识的作用;学生是演员,是物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充分激发他们的动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力性,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的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成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探索者和受益者。教师和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均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整合后的教学模式应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课堂教学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起主导作用

高中物理教学,不单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听讲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自己得初结论,印象深刻。假若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可能课堂上一无所获.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应指导的具体方面,其中包括学法的指导。以备课组为团队,集体制作导学案。主备教师在该科集体备课会前备好下周一周的学案和PPT;下周在集体备课会上共同研讨、优化学案和PPT。教师通过软件平台及时了解学生预习、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答题的整体情况,及时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或措施,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比如哪些练习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哪些内容需要增加或删去,课堂上需要展示交流哪些内容等。导学案应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教师不应牵着学生走,切忌把学习提纲编成教案或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随机性,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主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等。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物理教学学生的学比老师的教更重要、更关键。传统课堂40分钟的讲解浓缩为15分钟,老师少讲、精讲,节约群体授课平均化教学的时间,学生就有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一言堂”的教学习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也是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地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课前已经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先独立做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组内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来解决,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由老师来解决。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自我对学习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虽然是一种自主行为,教师把學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这一过程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确定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翻转课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忙起来,增加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3.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实现以下两种转变。

1、以学定教——变“学会”为“会学”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新课程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教材内容蕴含着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而且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

2、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先学后教,即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暴露问题后,教师才给予点拨释疑,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作业。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的中心任务落在“学” 层面上,而不是“教” 的上面,我们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过程中暴露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有的放矢的“相机诱导”。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讨论——教师精讲——巩固练习——最后进行小结引伸。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个性,并不是表示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体会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总而言之无论是传统的物理教学体制还是现代物理教学体制其实都各有利弊,作为一名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尽量吸取两种教学模式有利的一面,避免不利的一面,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有利于物理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The flipped classroom[EB/O [L]. [2012-03-16]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2012-05-06]

[4]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5]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