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2019-09-10高欣荣
高欣荣
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中,初中数学教学需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对生活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内容予以设计的过程中,需将学生生活作为出发点,构建出优良的生活教学情境,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属于学生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条件之一。大量教学实践表明,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屬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的主要方式。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对生活化教学策略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需将学生爱好以及性格等作为立足点,对教材当中的趣味因素予以充分的挖掘,让其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来,以此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深入钻研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属于教学的主要依据与资源,在传统教学中会将教材作为权威,而不敢跨越雷池半步,仅仅只是对教材予以机械式的生搬硬套,教材上如何写就如何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脱离学生与生活,很难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需对教材内容予以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将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
三、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他就应该服务于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除了能够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从而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教师需做到与时俱进,对自身已有的思想观念予以转变,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从不同角度开展生活化教学,让理论和实践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初中数学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