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辨析

2019-09-10王彪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马克思

[摘  要: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其中“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说”“私有财产决定异化劳动说”两种观点的对立格外引人注目。但通过对马克思早期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马克思始终站在人的生命存在与社会存在本体契合的基础上,重视人文弘扬与伦理关怀,认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的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关系]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转变的重要节点,在这本书中,马克思深入论述了人学思想、生态思想、共产主义理论、异化劳动理论等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整体的思想观点。其中,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是关涉马克思思想主题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马克思国民经济学分析与批判的理论起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如何呈现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逻辑关联,学界曾经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我们在马克思的阐述中似乎看不到马克思对此问题有一以贯之地态度,甚至前后相矛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邏辑理路,甚至陷入了循环论证。做出这种判断的人通常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思想过渡时期不成熟的作品,马克思本人在论述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时遵循的是两条不同的逻辑主线,一条是历史的、经验的分析方式,由此得出私有财产产生异化劳动的结论;一条是逻辑的、本质主义的分析方式,由此得出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的结论,因此陷入了循环论证。下面分别对两种主要论断进行分析和评论。

一、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说

这一论点有非常明确的原文出处:“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马克思此处揭示了私有财产的来源,即是外化劳动的产物,私有财产只是外化劳动的外在表现,也揭示了国民经济学家所主张的私有财产观念只是建构在虚构的基础之上。由此出发,异化劳动产生这样一个结果,即“在国民经济学的实际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随后,马克思以概念分析的方式,给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劳动产品同工人相异化,劳动本身同工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最终人和人相异化,作为异化劳动结果的私有制关系和私有财产由此产生:“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

应当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前两个规定的时候,是从劳动的对象化入手分析的,劳动者劳动的成果本应属于劳动者,但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却不属于生产他们的劳动付出者,工人生产的产品与工人对立起来,对工人来说属于异化的存在,同时这种不断生产与自己相异己力量的劳动本身对劳动者来说也是异化的。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是一种对象化的关系,工人与劳动的关系也是一种对象化的关系,为什么从劳动的对象化入手?这是马克思此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批判方式离不开的,在异化劳动的后两个规定,即人的范畴内的两个规定时,这种人本主义的线索就更加明了了。

在阐述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时,马克思指出,人是类存在物。这种类生活体现在人和自然界的互动关系上:自然界整体不仅是人的精神的对象,而且还是实践的对象,甚至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同动物和自然界的关系不同,对动物而言,自然界只是它获取直接生存资料的来源,与每一个动物个体活动相对应的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动物与这个“无机的自然界”的关系仅仅在于自然的部分为其提供生活资料。而人不同,对人而言,整个自然界一方面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正是通过这种对象性的与自然界的交互关系,人感性的参与到与自然界当中。人与自然界的这种交互关系的表现就是劳动这种对象性的生命活动,这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由此看来,对象化的劳动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因为人在本质上就是将整个对象世界作为类来对待,人对自己存在的确证方式就是对象化的劳动。所以,无论是从对象化入手分析异化劳动的物的范畴的两个规定,还是从人的类本质出发分析异化劳动的人的范畴的两个规定,马克思所遵循的逻辑主线都是人本主义的哲学立场。

二、私有财产决定异化劳动说

在另一处,马克思又提出:“一切财富都成了工业的财富,成了劳动的财富,而工业是完成了的劳动,正像工厂制度是工业的即劳动的发达的本质……只有这时私有财产才能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从这里看来,私有财产才是决定性的力量,作为私有财产之保障的工厂制度是劳动的发达的本质,私有财产实现了对人的统治,所以私有财产决定异化劳动。但是从这里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马克思在这里描述的是工业发展到非常发达的形式下工业资本或者说私有财产的力量。工业是不是决定人的本质的,“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同样私有财产也只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迄今为止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展现,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人的现实。”

不难看出,无论是工业的力量还是私有财产的力量,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体现。私有财产的力量不过是异化劳动力量的体现,由此得出的结论仍然是: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在这里,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的特点,在寻求对现实的解释时,马克思并没有从经济的现实出发进行分析,而是转而回到了人本身,将工业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将私有财产作为人的生命的感性的表现,从人之内来寻求对各种经济、社会现实的解释,运用人的本质的逻辑的展开来与现实相适应,作为对现实的确证或解答。

三、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环境的论证

应当指出的是,以上在讨论两种决定说的时候采取的语境是马克思批判国民经济学家时所采取的语境,即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下的语境,在这种语境下,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已然是一个既定事实而存在了,探讨谁产生谁的问题,是一个既定语境下的逻辑先后的问题,这个问题依据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人本主义思路可以得出解答,即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但是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没有作为既定事实存在的时候,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两者的关系究竟是如何的?或者,依据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路来说,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为什么会从中产生出不自由、与人的本质相对的异化劳动?

在现存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中,马克思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仅仅给出了提示:“人是怎么使自己的劳动外化、异化的?这种异化又怎樣由人的发展的本质引起的?我们把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变为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问题,就已经为解决这一任务得到了许多东西。”马克思在这里给出了两条线索。第一,劳动的外化和异化是人的本质的问题。这说明马克思在思考和解读这一问题时并没有脱离人本主义的立场,仍然从人之内寻求解答。正是人本身使得他的劳动外化和异化,正是人的发展的本质造成了异化劳动,这种外化和异化的原因和力量不是来自别的什么,而是来自人自身。异化劳动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异化劳动的力量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异化劳动不过是人的本质的一种消极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的积极展现就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第二,私有财产起源于外化劳动对人类发展进程的关系。同样,马克思在这里没有脱离人本主义的立场,他批评了“人们谈到私有财产时,总以为是涉及人之外的东西。而人们谈到劳动时,则认为是直接关系到人本身。”马克思试图将私有财产也划入人的本质,将私有财产不再作为人之外的东西,是从人的本质力量出发将私有财产和劳动统一到人自身的内部,这样就进一步消解了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了人的本质内部的问题。在解释外部世界的问题时,不能从事物本身的逻辑出发,而是将事物纳入人的逻辑之内,从人之内寻找一切的解释。

不难推测,即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没有遗失或残缺,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回答仍然不能脱离人本主义的立场。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部分的论述页可以看作对这个问题另一个角度的解答,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赞同,认为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将人的自我产生看作非对象化的对象化、外化和这种外化的不断的扬弃,“人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的实现,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有可能:人确实显示出自己的全部类力量……并且把这些力量当作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因此,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阶段,始终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重视人文弘扬与伦理关怀,认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的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5.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6.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8.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8.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

作者简介

王彪(1988.05—),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基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分析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