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校内外有效德育活动的方法及成效
2019-09-10王明可
王明可
摘 要:针对目前农村小学德育活动方法缺少,德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中仍存在重“智”轻“德”,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等现象加以研究,探索出了几种适合农村小学有效德育活动的方法。即榜样示范法、活动陶冶法、自我评价法等德育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整体素质有了大副提升。
关键词: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活动陶冶法、自我评价法等。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必须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一点放松不得”。“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仍存在重“智”轻“德”,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的现象,再加上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社会、网络的垃圾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学生德育活动途径狭隘,德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不但与新课程改革相冲突,更违背了办教育的真正目的。下面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谈一谈我的农村小学校内外有效德育活动的方法。
1、榜样示范法
把每个学期期末总结工作作为落实德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小学生成长记录》和《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分细则》,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通过“三评”评出“三优”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充分得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并通过家庭教育联络组把“喜报”发到学生家庭,表彰他们的优秀事迹。这样的榜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看得见,学得快,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2、活动陶冶法
活动是德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活动手段能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和发展他们的团结协作及集体思想,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我们开展德活动的总思路是:服务中心,点面结合。如组织的大型活动均结合某一阶段学校德育中心工作和社会上的倡导的一些精神和公益活动(如: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植树活动等),班级活动则结合本班实际开展。当然我们决没有把活动等同于德育,更没有用活动代替德育的全部工作,活动只是德育方法实施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自我評价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课题组在学生自我评价体系中,设计了“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方案,即:每学期中以班为单位召开2次以上“我真行”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言行举世闻名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和行为习惯(标准是不定的),寻找自己的闪光点,自我激励,勇往直前;每学期末让学生装按照评价细(依据“新守则”、“新规范”把应该遵守的各种道德准则量化成的记分表)则,给自己记分(标准是一定的),让学生在评价中参与,在参与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实践表明,在素质教育理念地正确指导下,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方法来指导农村小学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学生的德育水平得以全面提高,学生们养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体来说,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效。
第一,学生的转变。在教育实践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积极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促进了广大学生热爱祖国、团结互助、文明行事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独生子女,不再像以前那样衣着不整,走路拖沓,课上课下我行我素。取而代之的是衣着整洁,谈吐文明,关心集体,关爱他人,见到师长主动问好,洋溢着开朗、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我们对20位家长的座谈中,85%的家长反映子女回到家里能主动做家务。92%的家长反映学生在家中表现较以前改变很大,知道体贴父母,不再随意向家长伸手要零花钱。在对任科教师的调查中,大家一致认为班上学生违纪现象少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助人为乐,勤奋好学蔚然成风。学校的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正规化轨道,学生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教师的转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不再把分数看成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而是把学生的思想品质放在首位。并能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表现出较高的职业修养。研究活动也激发大部分教师学习教育法规,钻研教育理论,捕捉教育信息和研究教育现象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从而掀起了一股教师“读书热”。使一大部分青年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成为学校工作的骨干力量,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三,家长的转变。在研究活动中,家长由刚开始的被动邀请慢慢转化为主动参与。由原先的不愿沟通变成了现在积极交流。参与实验班级的家长与班主任间都持有联系方式,家长经常性地主动联系班主任或任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同时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有不少家长还利用赶集时间到校跟老师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并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评价中。家长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家、校教育的一致性、连续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与文献
[1]莫狄.德育科学导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10).
[2]曾海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德育教学研究,2011(24).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形式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意见.
[4]许乐.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科教新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