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盲校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2019-09-10陆玫
陆玫
摘 要:盲童,顾名思义,就是患有视觉障碍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由于无法视物而变得更加敏感、脆弱,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却有惊人的爆发力。因此,盲校音乐教师要尊重盲童的成长特点,结合盲童的认知规律去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以便切实优化盲童的音乐感受与音乐表现。本文将从借助必要的触碰体验去解析歌曲内容、借助盲文乐谱引导盲童展开音乐探究、借助生活经验引导盲童展开音乐审美三个角度来分析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针对盲童展开有效的音乐教学。
关键词:小学音乐、盲童、教学分析
目前,我国教育部大力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协调发展,而盲童虽然身患残疾,但是却依然享有正常的音乐学习权利,并不能将其排除在外。而且,盲童只是视觉器官受损,并不影响听觉器官的健康发展,甚至大多数盲童由于必须要依赖除视觉器官之外的感官能力去获取知识,使得他们的听觉反应要比正常人更加敏感,很适合学习音乐。因此,音乐教师要积极发挥本学科在启智、德育、审美等发面的多重作用,根据盲童的认知特点去引导盲童展开音乐学习,以便切实优化盲童的认知体验,进一步优化盲童的听觉感受能力与艺术审美能力。
一、借助必要的触碰体验去解析歌曲内容
有部分盲童天生便患有视觉障碍,也有部分盲童是由于后期事故而无法视物,而经过努力与适应,这些孩子都养成了凭借其他感官能力去辨别事物的习惯,而触感,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认知来源。当孩子们触碰到不同的事物时,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比如有的盲童很喜欢抚摸有温度的小动物、有的盲童很喜欢触碰冰冰凉凉的水、有的盲童则享受微风拂过手指的真实触感,等等。这些触感都可以帮助盲童理解音乐作品,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盲童积极触摸各类实物,由此解读歌曲内容。
就如在《大雨和小雨》一课教学中,我就利用自来水模拟了大雨与小雨两种天气情况,鼓励盲童伸出双手去接触雨滴,希望盲童可以结合自己的听觉感受与触感去分析大雨与小雨的特质。比如,有的盲童说到,小雨十分温柔,砸在手心里十分舒服,但是大雨却十分粗暴,给自己带来了些许疼痛与沉重之感。有的盲童则表示自己更喜欢大雨,因为大雨足够热烈、奔放,毫无顾忌地宣泄。面对盲童的多元触感,我会一直耐心倾听他们的真实表达,结合盲童的真实体验引入《大雨和小雨》这一首歌曲的学唱教学,为盲童解释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方便盲童识记歌词,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如此一来,盲童则可快速背诵歌词信息。
二、借助盲文乐谱引导盲童展开音乐探究
目前,由于我国教育部越来越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也号召一些具备特殊教育能力的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教学指导作用,所以也针对各个阶段的学科教育需求开发了特殊的课程资源,而盲文乐谱则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学资源。对此,盲校音乐教师要积极利用盲文乐谱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切实解决盲童无法视物的遗憾与不足,促使盲童积极展开自主学习。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整理盲文乐谱,以此代替常规的音乐教材,引导盲童学习盲文、识读盲文乐谱,由此丰富盲童的音乐学习途径。这就可以切实解决盲童的认知障碍,真正解放盲童。比如,在《小毛炉爬山坡》歌曲教学中,我就积极利用寻找了盲文乐谱与盲文歌词,希望本班盲童借助这一学习工具去了解本首歌曲的旋律、歌词,促使盲童积极利用自己的音乐学习经验去演唱《小毛炉爬山坡》,然后再根据盲童的演唱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地辅导与修正,切实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
三、借助生活经验引导盲童展开音乐审美
由于盲童自小便知自己與其他孩子都不一样,所以他们相对来说也会对外界的人、事、物更加关注,不自觉地将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去融入到音乐理解活动之中,所以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感悟。针对这一特点,盲校音乐教师要尊重盲童的独特音乐感受,鼓励盲童代入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情感体会,以便促使盲童实现个性化音乐理解,切实保障盲童在音乐欣赏与艺术体验中的自主性。
就如在《鲜花爱雨露》一课教学中,我就及时准备了鲜花,引导盲童触摸花朵、闻花香,使其自主表达自己对鲜花的感受。大多数盲童都说出鲜花很香、顺滑等触感,而我借此告诉盲童,他们便是祖国的花朵,而教师则是雨露,负责滋润鲜花、保护鲜花健康成长。接下来,我就让盲童们分享自己与教师相处的真实经历,而且大多数盲童都心怀感激地分享了某位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借此,盲童则可进一步体会学生、教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能将这种感情代入到《鲜花爱雨露》歌曲的音乐欣赏活动之中,切身体会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总而言之,面对盲童这一特殊的受教群体,盲校音乐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尊重盲童的自尊、学习需求,确保盲童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优化自己的心智发育,促使盲童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飞.有感于小学特殊教育之培智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06):33.
[2]冯文娟.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35):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