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屠格涅夫:高度写实 诗情画意

2019-09-10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在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散文诗等各种各样体裁的作品。

这位俄罗斯语言艺术大师的文风清新优美,简洁生动,描写细腻准确。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诗意的现实主义”来概括屠格涅夫的创作特色是恰当的。这里指的是他在自然景象描绘中充满着激情与幻想。首先在于他从诗意的方面观察生活,从而能于平淡无奇的日常事物中见到诗意。例如在《猎人笔记》中,不仅大自然诗意盎然,农民的形象也都富有诗趣,如《霍尔和卡里内奇》中的卡里内奇、《歌手》中的雅科夫、《白净草原》中的农家孩子等;其次,他的许多人物,不管是罗亭、英沙罗夫和巴扎罗夫,还是娜塔莎、丽莎或叶琳娜,都怀有崇高的理想和激情。特别是这些所谓的屠格涅夫的少女,她们的可爱,不只是由于爱情的纯真,而且因为这种爱情为理想所照耀,而升华和诗化了。然而这些人物都牢牢地植根于现实生活,有血有肉,没有因饱含理想而变成概念的传声筒;再者,诗意的现实主义还表现在叙述的风格上。屠格涅夫的有些篇章,浓郁的抒情气息,融和着淡淡的哀愁,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与其说是散文,毋宁说是诗行。这样的例子在《猎人笔记》中、在《罗亭》《贵族之家》等长篇中真可谓俯拾即是。

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过:“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具有不可重复性,他不仅在外貌上描写大自然,而且用他的心灵,按他所理解的方式去描写它。屠格涅夫笔下的自然是人物化了的。”屠格涅夫认为,描写的才能完全体现在对能引起联想的细节的选择上。他主张描写始终应该是间接的,与其直言不讳,毋宁启发暗示。这位俄国作家不直接描写秋林的萧瑟和深夜的寂静,而是通过枯枝落叶及其坠地声,蜡炬的吱吱作响等,使读者宛如亲临其境,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去感受。成功的自然景物描写,不仅要求作家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作家的描写技巧,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而屠格涅夫正是一位擅长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作家,作家笔下的大自然并不是纯客观描写性的,而往往带有作家本人的感受,由此便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抒情格调,这其中丰富多彩并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的运用以及作品中带有方言、俗语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凡写人记事,都要求生动具体、真实形象。如何做到呢?一方面要求作者观察细致,写人应符合时代气息和人物个性。要敢于塑造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描摹人物的特定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命体验和历史承传,深刻反映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才能深化时代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景物与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再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人物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特别要注意所写心理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假如让小孩表现出成年人的心理特点,那就不真实,不能令人信服。同时,心理活动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孤立存在,因此在描写心理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人物在不同环境中所表现的不同心理。

(一)

那是个静谧的夏天早晨。太阳已经高悬在明净的天空,可是田野里还闪烁着露珠。苏醒不久的山谷散发出阵阵清新的幽香。那片依然弥漫着潮气、尚未喧闹起来的树林里,只有赶早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缓缓倾斜的山坡上,自上到下长满了刚扬花的黑麦。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小小的村落。一位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圆形草帽,手拿阳伞的少妇,正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向那座村庄走去。一名小厮远远跟在她后面。

她不慌不忙地走着,好像在享受散步的乐趣。环顾四周,茁壮的黑麦迎风摇摆,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起伏的麦浪不断变换着色彩,时而泛起阵阵绿波,时而涌出道道红浪。高空中,云雀在施展银铃般的歌喉。少妇是从自己庄园里出来,正要到离她家不过二里地的那个小村庄去。她的名字叫亚历山德拉·巴甫洛芙娜·李比娜。她是个寡妇,没有孩子,相当富裕。她跟弟弟,退役骑兵上尉谢尔盖·巴甫雷奇·沃伦采夫住在一起。他还没有结婚,替姐姐管理着田产。

(节选自屠格涅夫《罗亭》)

作为长篇小说《罗亭》的开头部分,屠格涅夫以一种极为内敛细腻的笔触,有条不紊、甚至是慢条斯理地描写小村庄周围山谷的景致。平平静静地叙述,舒舒缓缓地描摹,自自然然地带领读者走过缓缓倾斜的山坡,顺着少妇的步伐经过起伏的麦浪……动词“闪烁”“散发”“泛起”“涌出”与形容词“明净”“清新”“茁壮”相结合,使得画面既有静态的和谐,又有流動的活泼。同时,长句的舒缓和短语的跳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音乐美。寥寥几个段落,把山谷的辽阔和迷人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一股浓烈的俄罗斯清新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回味和向往。

(二)

有时,你吩咐套上竞赛的轻便马车,到森林中去捕猎花尾榛鸡。狭窄的道路旁边长着两堵墙壁似的高大的黑麦,走过这道路多么惬意。麦穗轻轻打着您的脸颊,矢车菊粘住您的脚跟,鹌鹑鸟在周围鸣叫,马儿懒洋洋地小跑。到森林跟前了。阴凉而安谧。体态俊美的山杨在您的高空嘟哝细语;白桦下垂的长枝干微微颤动;一棵强壮的橡树像一名战士似的站在漂亮的椴树旁边。您沿着绿荫遮掩、光影斑驳的道路行驶;几只大黄蝇在金色的空气中纹丝儿不动地逗留一阵,突然就飞走了;小蚊虫呆愣地盘旋着,时而在暗处发亮,时而在阳光下发黑;鸟儿和平地啼啭。红胸鸲的金嗓子饶舌而纯洁地发出快乐的歌声:这声音与铃兰的芬芳十分般配。

再往远走,往远走,在森林的更深处……森林一片沉寂……一种难以言说的宁静渗入了灵魂;周围也是如此安谧,令人昏然欲睡。但是,突然一阵风刮来,树梢开始骚动,仿佛涌起翻卷的波浪。从去年的褐色树叶中间冒出了一些很高的茅草;蘑菇戴着自己的帽子三三两两地站立。雪兔突然蹿了出来,猎狗吠叫着紧追不舍……

(节选自屠格涅夫《森林与草原》)

在《森林与草原》中,作者的景物描写非常生动、细腻,用丰富多彩并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充分调动读者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去感受。森林中的当季美景,在作者笔下一一呈现。一幅如诗如画的场景呈现在眼前,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车上下来,迎面而来的是声寂安宁的气息。漫步在一条条羊肠小路上,感受着洋溢在空气中的宁和与平静。这是心灵的归寂处——永春县普济寺。

年轻人有的是活力,区区的几千米对我们来说算不上有多么难以战胜。说说笑笑地在路上亦停亦走地去往山顶。我不常旅行,却对沿途的风景充满好奇,也因此总被甩在大队人马的后面。经过一夜露水的冲洗,所有的花花草草更是生机勃勃。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一路的美好。永春县有许多的果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自己的果子,我们所走的道路旁种着枇杷树,树上结着一串串或黄或绿的小枇杷,引诱着行人的味蕾,我受不住“枇杷美人”诱惑,伸手摘了一颗枇杷。枇杷又酸又甜,就好像在告诉我,在人生路上要经得起诱惑,在我们面前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要擦亮双眼辨别,前方就会有幸福甜美等待着我们。

在山脚就看到山顶或隐或现,这就是“云深不知处”了吧!古人喜欢隐于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我曾怀疑过苏轼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此时站在山里,满眼的山雾缭绕,才明白古人为何喜欢隐居生活。

(节选自颜媛《沿途的风景》)

点评

作者通过一次普普通通的郊游活动,就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难能可贵的。文中一开始就细腻真实地勾勒游览景区途中的点滴细节:空气、小路、花草、果树、山雾。大自然的美好气息扑面而来。可喜的是,作者还能够及时跳出眼前的景色,恰到好处地引发丰富联想,颇有见解地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情感健康而积极,让人感同身受。

【本版供稿/颜伟斌】

猜你喜欢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托尔斯泰挑战屠格涅夫:我要与你决斗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说空话
爱情
赏识的力量
与人分享的爱情
一只鸟
一只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