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多维递进模式研究

2019-09-10顾云湘

高教学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顾云湘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优良传统的深厚思想根源,挖掘传统文化思想精髓,通过知、信、行、评等多维递进模式,融入到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增强认同感,自觉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性修养,保持作风纯洁,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传统;多维递进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8-0166-03

Abstrac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profound ideological root of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cavating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thought, through the multi-dimensional progressive model of knowledge, faith,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i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identity.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rty consciously,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arty spirit and keeping the style pure are the important missions and tasks of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ine tradi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ltidimensional progressive model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1]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形成了长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此赢得了民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执政资源,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的领袖、党员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党的事业的接班人,理应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思想精髓,通过知、信、行、评等多维递进模式,融入到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增强认同感,自觉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性修养,保持作风纯洁,这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认知(知)

“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中。 《尚书》中就曾记载“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取得伟大功业,须有伟大志向;成就伟大功业,在于辛勤实践。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2]明代大儒王阳明则直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出思想理论与行动实践要相统一,思想要在行动中得以检验,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是“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的践行者。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应传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等大量党的理论知识,提高道德品质,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运用于服务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实践中,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民为邦本”思想融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中。早在《尚书·盘庚》中就有“重我民,无尽刘”的记载,即重视臣民,不让他们受到伤害。孟子则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民众对于稳固统治的重要作用。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倡导节俭务实的爱民意识。汉代的贾谊更是将仁民爱民的价值认识上升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闻至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3]“民”的价值上升到“无不为本”的高度。可见,传统的民本思想,非常重视民众的力量。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党员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了解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在实现社会价值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在奉献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达到最终统一。

“内省慎独”思想融入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中。儒家提倡“内省”与“慎独”。“内省”就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省察自身的言行有无过失,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如《论语》中就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准则,立志将自己修养成为一个正直、仁爱、有理想有抱负之人。儒家亦非常重视慎独,慎独是指在自身独处的情况下,依然能坚持一贯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违背。我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与这种修身自律,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思想精华一脉相传。充分利用修身自律的传统资源,教育当代大学生党员,提升其个人道德修养与道德境界,传承和弘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特别是对自身的缺点不断地进行自我揭露和剖析,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的集体观念和爱国观念,如“天人合一”、“人能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把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出至公无私、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传统文化中折射出的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中的勤俭观念,如:《左传》中指出的“俭, 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关勤俭文化的重要资源,与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相结合,对当代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4]“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倚信而“威动天下”等等,说明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治国为政之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继承和充分发扬这一宝贵传统融入党的诚信自律的优良传统的教育中。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化体验(信)

创新党课教学方式,内化理论认知,增强认同度。党课教育不能被简化为开大会、读文件、集体学习,停留于理论的灌输和政策的解读,应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个性化特征,进行互动式党课学习,在沟通交流中使学生得以充分表达自身观点,内化和深化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认知,增强认同度,进而自觉传承并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可以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专门讲座、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与党的理论、文献等结合,并联系自身实际进行讨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案例结合现实案例讨论学习;自行设计党课教学并做展示,由同伴及教师提问及做评价;每次党课结束前约2分钟时间学生撰写简单总结并提交,从学生反馈中检验教学效果。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转化为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自觉性。挖掘区域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探究文化源地、考察文化遗址、走访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古迹等,了解祖国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认知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充分地发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典型案例,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精品,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道德力量。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鼓励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与组建传统文化类社团,在活动中体验党的优良传统的深厚底蕴。比如可以成立“论语学会”、“弟子规学会”、“孔孟学说研究会”、“君子学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社”等社团组织,定期安排诸如演出、报告、讲座、播音等等一系列文化传播活动,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并采取豐富多样、新颖别致的形式,融“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宣传传统道德价值观,使大学生党员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达到完善人格、熏陶情感、净化灵魂、升华思想的精神追求,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大学生党员教育。

利用网络教育,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当前,互联网融入了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各个角落,发挥网络的教育优势和教育功能,是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不仅要链接到当前互联网上有关传统文化的主题网站,如儒学网、国学网等,更要建设体现民族传统精神的特色网站,开辟各种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专栏,如民族文化、历史人物事迹、传统美德的介绍、传统节日和风俗的溯源和流变等,采用网络视频教学,经典著作宣读、传统文化动画以及小游戏制作竞赛等手段进行教育。要利用互联网自主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施教于乐地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激发大学生党员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而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践履(行)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是一个从知到信再到行的过程。在推动大学生党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理解、内化基础上,更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党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养成,使这种内化精神外化到行为实践中,从而更直接地服务于同学,学校和社会。在校园内,大学生党员不仅在思想上要帮助和带动其他同学端正态度、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政治信念,还要以主人翁姿态参与校园活动,积极服务同学,主动接受同学批评,做勤奋学习、乐于助人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增进广大学生对大学生党员的认可和看齐。

与此同时,还可以考虑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开展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理论研讨活动,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积极参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到西部、到边疆、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5]组织学生参加地方社区的各种实践活动、宣传活动、文明建设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做一份贡献;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关爱困境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公益活动,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机构或困难人士家里做义务服务工作,开展“学雷锋”活动等等,引导学生崇尚和践行仁、孝、善等中华传统美德,真正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落实在生活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反思自己的错误,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高尚品德,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在进一步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深刻体认到党的优良传统的意蕴,增强了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认同,从而更自觉地加以传承和弘扬。

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评价考虑(评)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从知到信再到行,教育效果究竟如何,这就需要对这一过程进行评价,在评价基础上,使教育得以完善,实现培养合格党员和党的事业接班人的目标。初步考虑可以进行动态性的跟踪调查和评价,即在教育前设计相关量表评价大学生党员对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的优良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在教育过程中跟踪调查大学生党员认知的改变和发展情况,在思想指引下的行动的自觉性等;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育后,可以对以上的知、信、行三个维度的递进教育进行整体效果评估,设计和制定诸如“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多维递进模式效果评估表”这类评价量表,对各环节的完善提供依据,找出薄弱环节,加强重点教育;最后在毕业前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学校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等多角度进行最后的综合评估,检验实施路径的可行性、有效性,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下一批大学生党员教育中乃至在其他高校的学生党员教育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海外版[N].2012-3-11(7).

[2]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90.

[3]汉,贾谊.《新书》卷九《大政上》[EB/OL].国学网,2012,8.

[4]论语[M].程昌明译注.远方出版社,2007:155.

[5]刘川生.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重要思想支撑[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浅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善”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思想品德教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实践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学历人才思想政治的启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