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犊牛养殖成活率技术措施

2019-09-10孜亚旦木·铁木尔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犊牛成活率技术措施

孜亚旦木·铁木尔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使我国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系列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养殖水平不断提升。犊牛作为养殖场的重要生产材料,提高犊牛成活率对提高养殖效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犊牛重生后,由于机体抵抗能力较差,若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很容易加重犊牛死亡,引发传染性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犊牛;成活率;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7.035

0引言

犊牛阶段是指犊牛出生到6月龄的小牛,是整个养殖场不可忽视的核心后备力量,能为养殖场不断注入全新血液,对促进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扩大养殖场养殖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犊牛出生后,由于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若饲养管理不当,将大幅度降低犊牛的成活率。因此,要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优化管理措施,提高犊牛成活率,促进牛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1影响原因

1.1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是指母牛在妊娠阶段犊牛罹患某些先天性疾病,出生后即会死亡,是导致犊牛成活率下降的常见因素。犊牛先天性疾病主要与母牛的品种性能、繁殖因素、孕期的饲养管理因素密切相关。在多种不良因素的制约下,很可能引发母牛出现一系列繁殖障碍,导致犊牛出生后成活率下降,不能生产出健康品种,犊牛出生后适应能力较差,在较短时间内死亡。

1.2妊娠期健康问题

母牛进入妊娠期后,若身体素质较差、年龄较大、生育质量不高都会降低犊牛成活率。母牛在不同妊娠阶段,由于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同,饲养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做到科学配置饲料,在饲料中缺乏某种矿物质和营养元素,也会造成犊牛出生后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到牛的成活率。

1.3分娩元素

母牛分娩中,某些不良因素也会影响到犊牛成活率。母牛进入妊娠期后,如果饲养管理人员在妊娠前期就向母牛投喂大量蛋白质饲料和高能量饲料,导致牛膘情过大,在生产中出现难产,极容易导致犊牛窒息死亡。另外,在人工助产时助产不当,也很容易导致犊牛窒息难产,犊牛出生后携带某些呼吸道疾病,严重的引发犊牛死亡,制约犊牛成活率。

1.4护理因素

母牛出生后,由于各个脏器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全,若不能做好犊牛的护理工作,很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应激因素的影响引发传染性疾病,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该种疾病发生,会限制犊牛的生长发育。常见的护理因素导致的犊牛死亡主要包括没有及时看管犊牛,导致母牛将犊牛压死;犊牛出生后,没有合理划分养殖区域,没有将犊牛与母牛分开。另外,产前饲养管理人员没有限制妊娠母牛的身体状况,缺乏运动,牛机体不良加重了犊牛死亡的概率。

1.5饲养管理不当

在犢牛养殖中,饲养管理不当是引发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科学的饲养管理工作是促进犊牛健康生长发育的核心内容,在此期间犊牛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需要专业有经验的饲养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管理,保证营养供给充足,满足犊牛生长发育所需。但很多饲养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在犊牛管理和犊牛养殖中,不能保证定时定量投喂乳汁,饲料营养价值较差,不能满足犊牛生长发育所需,导致犊牛生长停止或延缓发育。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外界一系列应激因素刺激导致犊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常诱发多种传染性疾病。

2解决措施

2.1做好牛品种选育

在养殖场繁殖计划制定中,为保障犊牛成活率,提升犊牛质量,应结合养殖目标、繁殖计划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应以科学仔细的选种为基础,保证母牛品种优良,以此生产出高品质适应能力较强的犊牛。在此基础上还应进行科学的饲养与培育,防止出现近亲杂交,避免犊牛出现先天性基因问题。另外,还应构建完善系统的饲养管理档案,做好繁殖母牛数据登记和数据统计工作,有利于解决日后的品种繁育问题。

2.2做好犊牛哺乳阶段饲养管理

为保证犊牛的成活率,在整个哺乳阶段应该重点做好管理工作。首先,确保初乳质量与饲喂时间。初乳的品质直接决定了犊牛可以从初乳中获得多少免疫抗体。高品质的初乳不仅能向犊牛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帮助犊牛构建初步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为了确保初乳质量,在哺乳前应该对初乳的质量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牛乳的比重,免疫球蛋白数量。将检测合格的初乳进行冷冻保存,在适宜的时间内向犊牛投喂。研究表明,犊牛的死亡率和初乳的饲喂量有直接关系。另外在初乳饲喂中时间的选择也十分关键,通常在出生1h内,应该吃足初乳,第2次初乳的饲喂时间应该与第1次间隔5~6h,每次饲喂量控制为2 kg左右。保证犊牛出生24 h后,吃乳量保持为5 kg。为锻炼犊牛的胃部系统,在整个哺乳阶段应该引导犊牛尽早开食。通常饲喂初乳和普通常乳后,引导犊牛采食哺乳阶段的颗粒性饲料,通常在犊牛出生5~7d后投喂。这个时期饲料的投喂一定要定时定量,避免一次性投喂量过高,引发犊牛出现腹泻疾病。

2.3做好断奶期饲养管理

犊牛进入断奶期后,应该逐步减少母乳的投喂量。为了帮助犊牛能正常断奶,在断奶的前3d应该保证犊牛连续3d采食精饲料,每天每头犊牛的供给量控制为1 kg,另外,还应该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充分满足机体营养发育所需,确保犊牛能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蛋白质。在饲料投喂期间,还应该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供给,及时清洗饮水器,保证圈舍通风换气良好。

2.4做好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

在犊牛养殖中,应该熟练掌握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与流行规律。在犊牛阶段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犊牛呼吸道疾病和犊牛胃肠道疾病。在犊牛疫病防控中一定要严格掌握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诊断要点,做出明确诊断,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在疫病流行高发期,可以在饮用水或饲料中都添加相应的抗菌类抗病毒类药物,提高动物机体抗体水平,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另外,在日常养殖中还应该构建良好的饲养管理方案,为犊牛生长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母牛出生后,一定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现状,做好各项设施准备工作。重点做好圈舍的卫生清理和防范工作,及时清理圈舍中的粪便与各种污染物,杀灭粪便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致病原,减少致病菌传播渠道。另外,还应该严格控制养殖舍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地面干燥整洁。当地的畜牧兽医人员在做好每年春秋两季重特大传染性疫病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养殖场疫病流行特点,或者结合本地区犊牛常见疫病的流行趋势,制定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并严格要求养殖户执行。

3结束语

在牛生产中提高犊牛养殖成活率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作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认识程度,在犊牛养殖中制定完善的饲养管理计划,科学选择犊牛,做好产前产后的护理工作,加强哺乳期断奶期的饲养管理,重点做好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促进犊牛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

参考文献

[1]付肖军,李盼玉,谭莎莎.犊牛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畜禽业,2019.30 (7):35.

[2] 王艳唯.提高犊牛成活率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9):62-63.

[3]买成祥.提高犊牛养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 18):220.

作者简介:孜亚旦木-铁木尔(1974-),女,维吾尔族,新疆库车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养殖环境管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犊牛成活率技术措施
小型牛场在犊牛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肉牛犊牛脱水症咋防治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