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与变革
2019-09-10王佃军
王佃军
摘 要:核心素养是继素质教育之后在教育领域中再次掀起浪潮的一个新型教育理念,是学生今后融入社会以及获得终身发展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具体体现在生物这门学科上,主要涉及社会责任、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生命观念这四点。新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积极响应课改号召,以这四项为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及时找到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保证高中生物教学的时代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创新;变革
引言:
核心素养理念下,传统的以讲解学科知识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逐渐暴露出各种弊端,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求。高效教学视角下,教师应当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针对生物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其社会责任、科学探究、理性思维以及生命观念等素养均得到培养,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一、以增强學生社会责任为导向进行创新与变革
社会责任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主要是指学生基于对生物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参与讨论个人与社会事务,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解释,尝试着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担当。换言之,在生物教学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就是让学生在面对生物学的社会议题时,能够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讨论,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理性解释,学会辨别伪科学和迷信,并且主动向别人宣传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等有关知识。
例如,在讲解《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个课题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在细胞内部,细胞器的存在是可有可无还是必须存在的,为什么?”学生回答必须存在,因为每一种细胞器有不同功能,因为这些细胞器彼此明确分工,有条不紊地合作,细胞生命活动才能有序、高效运行。笔者趁着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深入引导,告诉学生班级实际上是一个“细胞”,社会也是一个“细胞”,班级的良好运行,社会的稳定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力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促进了学生对细胞器相关知识的掌握,又间接地将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唤醒,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以锻炼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导向进行创新与变革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抽象、复杂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忽视实验教学或者实施教学方法不到位等导致实验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局面,将实验教学提上工作日程,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指导学生探究生命规律,以此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个课题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实验活动,以此为载体给学生讲述孟德尔遗传定律。作为一种两性花植物,豌豆可以闭花授粉,也可以自花传粉。一般来说,豌豆人工授粉主要经过三个步骤,分别是去雄、授粉和套袋。学生通过开展的生物实验活动,不仅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知识,而且会产生各种新的疑惑,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时候,有个学生就提出了如下问题:“老师,两性花植物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人工授粉,如果是单性花植物,人工授粉形式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这一开放性问题和全班学生一起运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探究,最终得出相关结果。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科学探究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
三、以发展学生理性思维为导向进行创新与变革
理性思维注重客观事实和证据,依据总结、归纳和概括等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推理、构建模型以及判断展开对生命规律的探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生物学的研究和论证。生物核心素养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以事实作基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优化。
例如,在讲解《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个课题的时候,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客观事实以及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光合作用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分成几个阶段,按照怎样的划分标准?”“每个反应阶段,发生怎样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需要怎样的条件?所在的反应场所是什么?”在提出这几个问题之后,生物教师再指导学生建立相关模型,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对比,详细了解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反应条件、能量之间的转换情况以及物质所发生的变化等。通过问题的讨论和深入分析,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有效锻炼,并因此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以培养学生生命观念为导向进行创新与变革
自然中的自我繁衍和生长,在宇宙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这是一种不断进化的现象,学习生物的学生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和感觉。核心素养理念下,生物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并理解生命现象之间的特性和关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生命观念。
例如,在讲解《从生物圈到细胞》这节课的时候,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将草履虫的显微图片给学生展示出来,并且给学生播放草履虫分裂、运动和摄食等视频,使学生清楚了解细胞是单细胞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又如,在讲解《生命活动中的主要承担者》这节课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生活中很多人通过不恰当的节食方式减肥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脆弱,使学生珍爱生命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高效教育视角下,生物教师应当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生命观念为导向完善教学方案,展开教学活动,推动生物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静,史江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有效提问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学生物教学,2019(10):6-8.
[2]刘开鑫.渗透生命观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教学,2019(10):54-55.
[3]张霞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127.
[4]易玲,江华明,胡杰,李艳红.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10):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