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化教学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2019-09-10程锡琴
程锡琴
摘 要:初中化學是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也是十分关键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深入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点众多,教学内容枯燥、抽象,使得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弃学等心理,从而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法;初中化学;生活;对比实验;电教手段;化学史
多元化教学法是针对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而言的。由于初中化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且知识点众多,这些都给学生学习化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味地运用单一的授课模式,我行我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势必会大大折扣。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来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增添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人文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化学,进而使得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引入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初中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并不明白其中蕴藏的化学原理。这时,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比如,新装修的房子放入甲醛清除剂、绿萝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会减少;为什么做菜的时候放入少量白糖会提味儿?为什么喝剩下的酸梅汤放在密闭的瓶子里打开瓶子的瞬间会爆炸......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将这样的实例引入课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入这样的生活实例:煤气中毒是以前冬天很常见的现象,煤气中毒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那么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煤气中毒的原理又是什么?现在为了避免煤气中毒现象,国家都采取了怎样的供暖措施?如果遇到煤气中毒现象,我们第一时间应该怎样处理?这样,我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象来引入课堂,并提出了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开展对比实验,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有力武器。然而,如果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书中的步骤去操作实验,即使参与了实验的全过程,也依然会对为什么用这几种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存在疑问,对化学事物的认知也不够深刻。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属性相似的多种物质来开展化学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辨议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顺利区分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从中找到化学反应的真正原因,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以增强。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我就利用碳酸钠+稀盐酸、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浓盐酸来进行对比实验,考虑到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我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在视频中,学生直观地看到碳酸钠中加入稀盐酸后,迅速地产生了气泡,由于速率太快很难收集二氧化碳。而用石灰石加入浓盐酸制取,学生发现打开瓶盖有白雾,其中掺杂了从发生装置中的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制取的气体不纯,也不适合用这种方法提取二氧化碳,只有石灰石和稀盐酸这一实验,产生了气泡,而且速率适中。这样,我通过对比实验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试验的过程和产生的现象、结果,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巧借电教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尚浅,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系统的化学知识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困难。在传统化学教学中,以黑板、粉笔加语言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很难将抽象而深奥的化学知识讲清讲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怎样化解化学学科特性与学生形象思维之间的冲突就成为了化学教师值得深思的事情。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止为动态、化微观为宏观,为学生直观、清晰地展示化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使得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得以成功突破。
例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原子是否可再分”这一知识有着很大的探究兴趣,但是利用传统的语言描述又很难解释清楚,这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模拟氧化汞受热分解,进而又组合成金属汞的过程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难以用肉眼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原子和分子的分解与组合过程,使得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从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四、引入化学史料,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课程教育改革中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化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知识传授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积极地引入化学史料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生动课堂教学形式。化学史是从化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对化学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动态论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化学史内容,能够引导学生重视科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引入化学史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在的初中生对玄幻类的电视剧和小说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课上,我就以剑的发展史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人们在冶炼青铜剑的时候会把人的头发、指甲与铁合练?为什么古代器皿用青铜而不用红铜?合金和纯金属相比有哪些不同呢?为什么从秦始皇兵马俑中出土的19把青铜剑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这样,在课堂上,我以剑的发展史为明线,以金属的材料为暗线,将化学史的内容引入了课堂教学中,增添了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人文性,从而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乐学化学,勤学化学,最终会学化学,大大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礼.让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J].成功(教育),2010(10).
[2]罗儒国.“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研究评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