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09-10阿依提拉克孜·热依木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小学化现象幼儿园

阿依提拉克孜·热依木江

摘  要: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家长、幼儿园以及教育体制三个方面对产生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剖析,并针对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

前言: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是儿童正式走入学习教育之前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直接影响到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国家对幼儿教育十分重视,相关部委多次发文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仍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本文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分析,剖析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相关改进对策,以期为幼儿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剖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幼儿教育中存在以课堂教育为主、片面追求教于的数量和质量、超前学习制度以及高负荷的课程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引发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家庭、幼儿园、教育体制、社会等。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根深蒂固

2017年印度电影《起步线》上影后,广泛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同时也值得我们去深思。“赢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不仅仅融入我国家长的思想,在其他国家中也普遍存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作为家长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片面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总希望孩子能多学习点知识,多门特长,以便在将来的社会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正是由于家长们的期待,一个三至五岁的幼儿穿插于“画家”、“舞蹈家”“主持人”等各种培训班中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幼儿教育作为幼儿学习的第一个阶段,自然地被家长的功利性的思想所影响。有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们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合实际幻想,增设了形式多样的专长班和兴趣班,完全忽略幼儿的接受能力,违背了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初衷。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扭曲幼儿教育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成为了焦点。面对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数量不足与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大这一主要矛盾,再加上公办幼儿园资源有限以及幼儿教育市场利益驱使,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破土而生。近年来,我国民办幼儿园人数明显超过了公办幼儿园在园人数,2017年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比达到了55.9%。正因为市场利益趋势以及幼儿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差异悬殊。为适应市场竞争,争取更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入自己的幼儿园,一些民办幼儿园积极迎合家长们的需求,提前对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和管理,发展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教授孩子数学、英语等小学课程,直接导致了条件较好的公办幼儿园招生困难。长此以往,公立幼儿园为扭转局面,只得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添加些知识性的教育内容,以满足家长们的需要。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和幼儿。

(三)应试教育体制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是学制的最初环节,应具备面向全体、普及性等性质。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尽管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规定小学入学不以考试、面试等方式为入学门槛,但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和生源,入学考试或面试仍成为了一些公办小学入学的选拔条件。正是在应试教育体系影响下,家长们不得不对幼儿的教育更加重视,幼儿园也不得不改变教育理念和策略迎合家长要求,直接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发生。

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与建议

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引发的原因,可见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发生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一)转变家长教育价值观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发生的根本导火索在于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过高、功利心过重。教育观念的形成影响因素较多,如何转变家长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成为难点之一。短时间纠正家长们错误的教育观念基本上不可能,这是个长期且又艰巨的过程,需要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合理的教育体制、社会氛围等外部条件共同加以引导。只有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价值观,才能有效地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所好转。

(二)发挥政府部门监管作用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相关政策制定的主管部门,在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国家、各地级县、市主管教育相关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功能,监督幼儿园—幼儿教育主体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相关指导文件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力度,提高私人办园准入门槛,坚决取缔不合法、不合规的民辦幼儿园,净化幼儿教育环境;针对幼儿园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办学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和评价技术体系,有效地规范幼儿教育过程管理,同时加强对园长、幼儿老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幼儿园科学管理能力以及幼师的专业素质。

(三)做好幼小有效衔接工作

中小学教育导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教育工作。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一定的衔接性,但要更多地考虑到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和特点,不能盲目地、过分地将幼儿教育“小学化”。这就给我们社会和幼儿园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利用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对幼儿进行教育,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同时,也可为升入小学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是废除小学入学“唯成绩、唯特长“的选拔制度,为幼儿教育提供宽松的空间;三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师水平,消除人为因素做成的班级差异和学校差异,遏制因主观因素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所导致的择班之风、择校之风,从而摆脱幼儿园即是小学预科班的主观思维认识。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日益突显,若不引起重视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为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需要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同心协力、共同参与,给孩子们营造个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2017,78(34):34-35.

[2]蒋坤.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 中华少年,2017,78(14):211-212.

[3]黄美燕. 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分析[J]. 考试周刊,2017,78(25):145-146.

猜你喜欢

小学化现象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兰州市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分析
浅析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